[实用新型]一种相机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4929.2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5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56 | 分类号: | G03B17/56;F16M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7 | 代理人: | 李文军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机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机支架。
背景技术
安防监控系统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不但极大地延长了人眼的观察距离,而且扩大了人眼的机能,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工进行长时间监视,让人能够看到被监视现场的实际发生的一切情况,并通过录像机记录下来。
为了使用方便,安防监控系统中都会设置相机支架来为摄像机提供支撑,然而,目前在安防市场上的相机和相机支架是分离式的,如果相机在安装后进行调试,这种分离式结构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
1、由于安防监控系统中的相机安装在离地面较高的位置,相机与支架完全分离后,工作人员需要一手拿相机一首扶梯子,使得工作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2、由于在调试时分离式结构的不方便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低。
3、这种分离式结构不能满足对相机视角的全方位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克服现有的分离式结构的相机支架导致工作效率低、危险系数增大和不能进行相机视角的全方位调节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机支架,包括机托,所述机托包括机托本体、连接轴、弹簧、挡圈和能与相机连接的U型板,所述机托本体一侧具有至少三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均具有通孔,所述连接轴包括轴帽和轴杆,所述U型板的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U型豁口,所述连接轴的轴杆依次穿过弹簧和连接耳上的通孔后与所述挡圈固定,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轴帽和与轴帽相邻的连接耳之间,所述U型豁口卡入暴露在相邻连接耳之间的空隙中的轴杆上,使U型板能绕轴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轴杆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当弹簧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轴杆的小径段位于所述连接耳的通孔内;
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轴杆的小径段暴露在所述相邻连接耳之间的空隙中,所述U型板的U型豁口卡入所述轴杆的小径段,使所述U型板能绕轴杆的小径段转动。
具体地,所述U型豁口由开设在侧板上的圆孔和与所述圆孔连通的卡口组成,所述卡口的尺寸大于所述轴杆的小径段直径,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轴杆的小径段直径且小于轴杆的大径段直径。
具体地,所述U型板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I,所述安装孔I用于将相机通过紧固件固定在U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托本体为弧形,所述机托本体具有用于走线的内腔,在所述弧形机托本体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相机固定于机托本体上的安装孔II。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支架还包括转接头和中空的L型连接臂,所述机托本体通过转接头与L型连接臂相连,所述L型连接臂的一端与转接头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机托的下部具有机托翼,所述机托翼套接在转接头上部并通过固定件I与转接头连接,松动所述固定件I,可以对机托进行上下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的下部伸入L型连接臂的内腔,所述L型连接臂上设置有固定件II,所述固定件II穿过L型连接臂外壳与所述转接头的外壁相抵,使所述转接头固定在L型连接臂内,松动所述固定件II,可以对转接头进行水平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相机支架的机托上具有不等径轴杆,将U型板卡入具有小径轴段的轴杆上,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等径轴杆的相机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支架更加牢固,稳定可靠。
2、本实用新型相机支架的机托上的弹簧抵在轴帽和与轴帽相邻的连接耳之间,并且用挡圈固定使得相机支架的稳固性进一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更加安全,提高了安全系数。
3、当安装相机时,只需要按压弹簧,漏出小径段轴杆并将U型板卡入即可,拆卸时直接将U型板拆掉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支架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
4、当需要调机时,仅需要把紧固件从安装孔II中卸掉,整个相机可以绕连接轴旋转,通过相机支架的内腔进行接线。
5、通过松动相机支架的固定件I和固定件II,从而对相机视角进行上下和水平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托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4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