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杨梅核破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3231.9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珂;李宗军;李罗明;黄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梅 核破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梅核破壳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杨梅产业发展迅速,杨梅加工的副产物杨梅核数量也越来越多,杨梅核仁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核仁油是一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新型小种油,亚油酸含量超过40%,然而杨梅核并没有因此而被充分利用,据统计每年仍有不少于10万吨被废弃。如图1和图2所示,杨梅核外形与杏仁相似,呈扁平状,即宽度W较大、厚度H较小,核壳具有两个扁平面12,两个扁平面12具有结合缝11,但是杨梅核的核仁与壳厚度比接近1:1,且为坚硬木质结构,导致杨梅核破壳非常困难,目前市面上也未见用于杨梅核破壳的专用设备或成熟的破壳方法,基本都是通过手工破壳获取核仁,难度较大,效率较低,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破壳效率高、核仁完整性好的杨梅核破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杨梅核破壳装置,包括机架、进料斗、破壳组件和筛分组件,所述进料斗、破壳组件和筛分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破壳组件之间设有上下两层梳理板,所述梳理板上开设有一个以上横向的长条状的落料口,上下两层所述梳理板上的落料口形成落料通道,上下两层梳理板的水平纵向相对位置可调以改变所述落料通道的纵向宽度D,所述破壳组件的破壳挤压力的方向与所述落料通道的纵向宽度方向垂直,所述落料通道位于所述破壳组件的破壳挤压区域的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下两层所述梳理板相互贴合。
所述落料通道的横向长度L大于杨梅核的宽度W,所述落料通道的纵向宽度D大于杨梅核的厚度H且小于杨梅核的宽度W。
所述梳理板的横向截面呈V形,所述落料口开设在所述梳理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破壳组件的破壳挤压区域的正上方。
上层梳理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安装板,下层梳理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下方的第二安装板中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杆与机架连接。
所述破壳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破壳辊、第二破壳辊和驱动件,第一破壳辊装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破壳辊装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旋转,所述落料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破壳辊和第二破壳辊结合处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破壳辊和第二破壳辊为一对啮合的齿形辊,齿顶至另一啮合齿的齿根最小间隙为N,3mm≤N≤9mm。
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粗调机构,所述粗调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轴的轴承座固定连接的粗调螺母以及与粗调螺母配合的粗调丝杠,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与第二转轴的轴承座固定连接的微调螺母、与微调螺母配合的微调丝杠以及套设于微调丝杠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作用于机架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承座上。
所述筛分组件包括用于核壳和核仁分离的第一筛板、位于第一筛板下方用于核仁和粉尘分离的第二筛板及第二筛板下方用于收集粉尘的滑板,所述第一筛板、第二筛板和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β,10°≤β≤20°,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的出料口处均设有收集器,所述滑板配设有粉尘收集箱,所述粉尘收集箱可自所述机架内抽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杨梅核破壳装置,包括机架、进料斗、破壳组件和筛分组件,进料斗、破壳组件和筛分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于机架上,进料斗与破壳组件之间设有上下两层梳理板,梳理板上开设有一个以上横向的长条状的落料口,上下两层梳理板上的落料口形成落料通道,上下两层梳理板的水平纵向相对位置可调以改变落料通道的纵向宽度D,破壳组件的破壳挤压力的方向与落料通道的纵向宽度方向垂直,落料通道位于破壳组件的破壳挤压区域的正上方。破壳时,杨梅核自进料斗加入,通过落料通道时杨梅核的下落姿态得到调整,当杨梅核进入破壳组件时,保证破壳组件的挤压力作用于杨梅核核壳的结合缝上,而不是作用在杨梅核的两个扁平面上,从而避免核仁被压碎,保证了核仁的完整性,破壳后,核壳、核仁和粉尘自动实现分离,该杨梅核破壳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能保证核仁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杨梅核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杨梅核破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层梳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层梳理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3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