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刷双馈电机用的电机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2648.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智刚;陈飞虎;向宇;郭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刷双 馈电 电机 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刷双馈电机用的电机机座,属于无刷双馈电机用的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馈电机的机座主要是带散热片的结构形式,该方式适用于IP44的通风方式,即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内风扇将热量排至机座内壁上,再由散热片将热量排至体外,在不变速的双馈电机上使用该机座是可行的。但我厂研发的无刷双馈电机是变速运行的,当电机转速下降时,电机的功率依然很大,这样导致电机内产生的热量集聚增加,此时内风扇的转速随着电机转速下降而下降,风力减弱,若用带散热片的机座,散热效果很差。因此,机座的通风方式如何设计才能将内部循环风路改为轴向通风的风路,解决无刷双馈电机变速运行时的散热矛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结构紧凑、体积小、满足电机功率密度高的无刷双馈电机用的电机机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样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刷双馈电机用的电机机座包括机座本体、前端面、后端面,机座本体为中空的圆柱体,机座本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前吊攀孔,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后吊攀孔,前端面上内孔拉伸一前凸台,后端面内孔拉伸一后凸台,用于安装端盖,临近前端面的机座本体上左右两侧设对称的两个方形内循环通风口,两个方形内循环通风口周边向外有通风口凸台,机座本体顶部后侧设离心风机进风口,前侧设接线盒,机座本体内部设六根轴向辐筋,上下四根辐筋均连接前后端面,左右两根辐筋只连接后端面与内循环通风口边缘。
所述的前凸台和后凸台的宽度S=30mm。
所述的六根轴向辐筋等圆周角均匀分布在机座本体内壁,辐筋的高度与前凸台和后凸台的高度相同,为36~37mm,辐筋宽H=60mm;辐筋之间是内通风道。
所述的机座本体外表面设置有轴向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机座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各拉伸一凸台,增加了整个机座的刚度;
2、左右内循环通风口,为电机提供了循环通道,能更好地帮助电机散热,电机的热负荷可取较高值,从而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
3、六根辐筋均匀分布在机座内壁,既能增加机座刚度,又利于定子铁芯及绕组端部散热,由于定子铁芯外圆与辐筋内圆相等,这样压入铁芯后将之与机座本体隔空,从而与通风口构成内通风的风道;
4、离心风机进风口设在机座后侧,从而能很好地把冷风导流过去,降低电机的铁芯及绕组端部温度;
5、机座本体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轴承测温元件的引线,可以避免引线散落及损坏,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机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机座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机座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无刷双馈电机用的电机机座包括机座本体1、前端面2、后端面3,其机座本体1为中空的圆柱体,机座本体1的前端面2上设有两个对称前吊攀孔2a,后端面3上设有两个对称后吊攀孔3a,前端面2上内孔拉伸一前凸台2b,后端面内孔拉伸一后凸台3b,用于安装端盖,并增加了整个机座的刚度;
临近前端面2的机座本体1上左右两侧设对称的两个方形内循环通风口4,两个方形内循环通风口4周边向外有通风口凸台4a,机座本体顶部后侧设离心风机进风口5,前侧设接线盒6,机座本体1内部设六根轴向辐筋7,上下四根辐筋均连接前后端面,左右两根辐筋只连接后端面3与内循环通风口4边缘。
所述的前凸台2b和后凸台3b的宽度S=30mm。
所述的六根轴向辐筋7等圆周角均匀分布在机座本体1内壁,辐筋7的高度与前凸台2b和后凸台3b的高度相同,为36~37mm,辐筋宽H=60mm;辐筋之间是内通风道8。
六根辐筋均匀分布在机座内壁,既能增加机座刚度,又利于定子铁芯及绕组端部散热,由于定子铁芯外圆与辐筋内圆相等,这样压入铁芯后将之与机座本体隔空,从而与通风口构成内通风的通风道。
所述的机座本体外表面设置有轴向支撑杆9。支撑杆9上固定轴承测温元件的引线,可以避免引线散落及损坏,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左右内循环通风口,为电机提供了循环通道,能更好地帮助电机散热,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机座的使用状态参考图:10是电机、11是离心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未经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2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