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坝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1381.6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承;郑志宏;陶世宏;周雁云;安勇;杜轩;白秀军;熊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水电工程 水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坝,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坝。
背景技术
水利灌溉与水力发电项目中,大坝是最重要的水工结构,往往是项目中工程量最大、工期最长、造价投资占比在整个项目最大的一项。
水利水电项目中,筑坝的坝体材料常常要因地制宜选择项目所在地容易取得的土石等大宗基础建材,这些材料均属于脆性材料。如此,不仅施工技术容易保证而且造价也能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脆性建筑材料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破坏断裂的材料。例如,常见的石材、素混凝土、夯实素土、砖砌体等等,这些材料一旦受拉产生很小的变形即破坏断裂。
不过,采用脆性材料坝体因为受限于脆性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例如:坝体的材料抗渗性、筑坝材料的安息角等因素,大坝的厚度不能太小、同时边坡的角度也不能过陡。这样就意味着边坡的横断面面积不会太小,即意味着坝体的土石方工程量会较大。而针对一些具体项目,料场至坝址通常还要有一定运距,还有取土或取石的场地常常要占用农田、林地或山地与河流滩涂等,无论对取料场的环境影响、还是对料场周边居民的社会影响都存在非常大不利因素。因此,尽可能节省筑坝的材料,不仅征地与材料开采的直接费用降低而且间接费同时也降低了,对项目周边的环境与社会影响都尽可能会降低到较小限度。
目前,在满足水坝安全与坝体边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现有的水坝受限于筑坝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坝体结构的迎水面、背水面的高度比较小,坝体臃肿,材料消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坝,包括:
坝体迎水面结构,包括具有抗渗功能的土工膜;
采用脆性材料的坝体背水面结构,包括水平分层布置在坝体脆性材料之间的土工编织布。
优选地,所述坝体迎水面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坝体、支持层、下垫层、土工膜层、上垫层和防护层。
优选地,所述坝体背水面结构采用土工编织布反包围分层夯实施工形成。
优选地,所述坝体背水面结构的名义坡度为1∶1.5。
优选地,所述下垫层和土工膜层之间,还包括:扣置固定在下垫层表面的排水结构件。
优选地,所述排水结构件为使用时倒扣的凹槽体,所述凹槽体的槽口上设有外翻的锚固边,所述锚固边上设有锚固孔。
优选地,所述凹槽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凸平台,所述凹槽体的外表顶部设有锚固栓安装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1)在坝体迎水面铺设土工膜,有效阻止水向坝体的渗透,同时可以加大坝体迎水面边坡角、降低坝的厚度,即意味着减少筑坝材料的目的。
2)在坝体背水面边坡采用土工织造布反包围分层夯实施工,可以使坝体边坡的名义坡度可以降低,实现降低筑坝材料的目的。
3)在坝体背水面采用土工织造布反包,土工布反滤作用可以避免和阻止坝体可能出现的流土、管涌等工程病害的发生。
4)坝体背水面坝趾处采用土工织造布代替传统砂石反滤层,减少了筑坝材料的种类、方便了施工组织与降低了质量控制的种类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坝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结构件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提供后排水结构件设置在土工膜侧边位置处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实施例提供后排水结构件设置在二块土工膜的联接位置处的使用状态图。
各图中,1为凹槽体、2为锚固边、3为锚固孔、4为凸平台、5为安装槽、6为锚固栓、7为土工膜、8为坝体、9为辅助土工膜、10为中心锚固栓、11为支承件、12为胶块、13为迎水面结构、14为背水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坝,包括:
坝体迎水面结构13,包括具有抗渗功能的土工膜;
采用脆性材料的坝体背水面结构14,包括水平分层布置在坝体脆性材料之间的土工编织布。
优选地,所述坝体迎水面结构13,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坝体、支持层、下垫层、土工膜层、上垫层和防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1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 下一篇:柔性装配式护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