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二踢脚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190.6 | 申请日: | 2014-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2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键;金一鸣;徐栋杰;杨柳青;吴迎春;黄文娟;徐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键;金一鸣;徐栋杰;杨柳青;吴迎春;黄文娟;徐科飞 |
主分类号: | F42B4/04 | 分类号: | F42B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二踢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二踢脚,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回收炮体的智能二踢脚。
背景技术
在传统二踢脚燃放时,由于火药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会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在燃放过程中由于有时会出现炮体未升空就爆炸或者返回地面才爆炸,这都严重危害着燃放人员的安全。
目前,在中国公开专利CN203203475.U中,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无线遥控的弹射式电子礼花爆竹,但是,由于该专利弹射机构使用电磁铁和弹簧,结构复杂,且弹簧在强压的情况下会超出形变,以至失去弹射效果,同时,弹簧因为在压力情况下导向性不好,容易导致炮体装置不能正常弹射出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二踢脚,能够对炮体进行回收,以防止污染空气和危及人们安全情况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种技术:
一种智能二踢脚,包括无线遥控器、发射装置和炮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装置包括一电机、一控制芯片、发射筒身、发射托盘、橡皮筋,所述发射托盘上装有按压手柄,所述发射筒身上开有卡槽及滑道;所述一电机与发射托盘通过U型销轴相连,配置成当一控制芯片控制一电机旋转时,所述发射托盘可随所述一电机旋转以使按压手柄脱离卡槽并进入滑道,所述橡皮筋带动所述发射托盘向上运动,所述发射托盘与所述一电机脱离;所述炮体装置包括炮身、二电机、二控制芯片、蜗杆、发光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和降落伞,所述蜗杆与二电机固接,所述降落伞下端系有绳子,绳子缠绕在蜗杆上,配置成当所述二控制芯片控制所述二电机旋转时,可释放绳子以使所述降落伞离开所述炮身并打开;所述发光装置、发声装置与二控制芯片电连接,可由二控制芯片控制发光及发声。
所述炮身上接近发声装置的位置开有小孔,以增强发声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发射出去的二踢脚的炮体装置进行回收,并通过控制芯片控制发光装置和发声装置模拟传统二踢脚爆炸时的声音,并发出循环三色光,避免了传统二踢脚燃放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人身安全的发生,且利用橡皮筋张力将发射托盘弹出,撞击炮体装置升空,结构简单,导向性好,能使炮体装置按正常设计升空,此外橡皮筋还不容易超过形变,能很好的保持弹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炮体升空后炮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炮体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托盘与一电机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二踢脚,所述的炮体装置的炮身4与降落伞16固接,降落伞16展开后能带着炮身4将炮体装置收回。
如图3、5所示,一种智能二踢脚,所述的发射装置中发射托盘上有孔6,通过橡皮筋17与发射筒身7固连,所述的发射托盘9能够通过按压手柄10按压在卡槽11中,橡皮筋17被压紧,通过一控制芯片13控制一电机12通过U型销轴18带动按压手柄10旋转,从而使发射托盘9与按压手柄10一起从卡槽11中弹出,顺着滑道8撞击炮体装置,将炮体装置弹射升空。所述炮身4上接近发声装置5的位置开有小孔,以增强发声效果。
如图1、2、3所示,一种智能二踢脚,所述的降落伞16与通过炮体装置中的蜗杆3与炮身4固接,所述的降落伞16在发射前由门1关闭在炮体装置中,所述的炮体装置中的二电机14能够被无线遥控器通过二控制芯片2控制,二电机14旋转带动蜗杆3旋转从而释放出降落伞16;所述的二控制芯片2能延时控制发光装置15和发声装置5,使二者模拟出传统二踢脚爆炸时的声音并发出循环三色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按压手柄10也可直接由推杆电机将其推出卡槽进入滑道8,从而使发射托盘9与按压手柄10一起从卡槽11中弹出,顺着滑道8撞击炮体装置,将炮体装置弹射升空。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是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键;金一鸣;徐栋杰;杨柳青;吴迎春;黄文娟;徐科飞,未经王键;金一鸣;徐栋杰;杨柳青;吴迎春;黄文娟;徐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