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8310.0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1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成;杨开虎;袁欣;邱小丽;张强;刘纪景;李慧强;陈丹丹;赖波;章仁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天绿色化学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王宗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小型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无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行,城镇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城镇建设中污水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污染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很多的治污措施包括污水处理的装置存在占地面积达、耗能高、且本身又形成新的污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能耗且不占地表面积的无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埋于地表以下的格栅、调节池和集成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再通过泵打入集成污水处理系统,所述集成污水处理系统由A级生物池、O级生物池、二沉池、污泥池依次连接组成,二沉池还与消毒清水池连接,O级生物池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集成污水处理系统的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池体上部空间设置有改良土壤及布气管。
本实用新型整套装置埋入地表以下,无能源消耗,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广场用地,因此该设备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更不需采暖保温。
本实用新型配套全自动的电器控制系统及设备损坏报警系统,设备可靠性好,因此平时无需专人管理,只需每月或每季度的维修与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AO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三级串联完全混合生物接触氧化池。
本实用新型配有土壤脱臭措施,利用其池体上部空间设置改良土壤及布气管,当恶臭成份通过土壤层溶解于土壤所含的水份中,进而由于土壤的表面吸附作用及化学反应转入土壤,最终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而达到脱臭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与A级生物池之间、二沉池与污泥池之间设置有泵。
进一步地,所述泵为正排量式泵。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为轴流式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套装置埋入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积,无能源消耗,另外,其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三级串联完全混合生物接触氧化池;
(2)池体上部设置的改良土壤及布气管,可使恶臭成分在土壤的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化学反应下转入土壤,达到脱臭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整套装置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如图1 所示,包括埋于地表以下的格栅、调节池和集成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再通过泵打入集成污水处理系统。集成污水处理系统由A级生物池、O级生物池、二沉池、污泥池依次连接组成,二沉池还与消毒清水池连接,O级生物池连接有轴流式风机。集成污水处理系统的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池体上部空间设置有改良土壤及布气管。调节池与A级生物池之间、二沉池与污泥池之间设置有正排量式泵。
本实用新型整套装置埋入地表以下,无能源消耗,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广场用地,因此该设备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更不需采暖保温。
本实用新型配套全自动的电器控制系统及设备损坏报警系统,设备可靠性好,因此平时无需专人管理,只需每月或每季度的维修与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AO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三级串联完全混合生物接触氧化池。
本实用新型配有土壤脱臭措施,利用其池体上部空间设置改良土壤及布气管,当恶臭成份通过土壤层溶解于土壤所含的水份中,进而由于土壤的表面吸附作用及化学反应转入土壤,最终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而达到脱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天绿色化学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成都海天绿色化学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8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提取废水净化系统
- 下一篇:新型一级反渗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