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气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7544.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华;李再勇;李秋南;林峰;刘凯;赵涛;刘芳;阳白梅;吴急涛;张汉义;黄涛;常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B9/05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在线精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除气转子。
背景技术
铝合金熔炼过程中,因铝液和氧及水汽的反应,产生氧化夹杂物和氢,对熔炼后续工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见的工艺是采用惰性气体扩散法、氯气或者混合气体扩散法,以达到除氢、除渣目的。上述两种工艺均需借助除气转子将气体导入铝合金熔液:除气转子在向铝合金熔液导入气体的同时高速旋转,气体从除气转子底部溢出后,在向四周扩散过程中,被除气转子底部的转盘搅碎为更小的气泡,并随着转盘的高速旋转,将气泡高速、均匀的散布于铝合金熔液中。
目前广泛采用的除气转子材料为石墨,转轴和转盘均为石墨材质,石墨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石墨在铝液中高速旋转时,极易被氧化、磨蚀。由此产生以下影响:除气转子转盘被氧化、磨蚀后,外形尺寸会逐渐缩小,直至无法使用,该过程中,除气、除渣效果会逐渐减弱,导致除气、除渣效果不稳定;除气转子转轴被氧化、磨蚀,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无法承受旋转扭矩而断裂。因此石墨除气转子使用寿命较短,需经常更换,导致生产线的高温作业量及备件成本增加,并影响生产的持续进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气转子,可在铝合金熔液中高效的进行除氢、除渣,且不产生磨损、变形,具备超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安装接头、转轴、转盘,金属安装接头与转轴均为中空结构,形成气体通道,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带动除气转子整体在铝合金熔液中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安装接头由上端与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连接的安装接口,以及下端与转轴连接的内螺纹孔一组成。
所述转轴由中心带有通孔且两端均带有外螺纹的圆轴组成。
所述转盘为回转对称结构,转盘的顶面为平面,平面上对称均布若干缺口,转盘的底部对称均布若干筋状结构,中心为内螺纹孔二。
用于除气的气体通过转轴的中空孔导向转盘底部,向熔液中扩散,且在扩散过程中被高速旋转的转盘搅碎,从而使除气气体高速、均匀散布于熔液中,高效地达到除气、除渣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石墨除气转子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安装接口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加工性能,可确保除气转子与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实现良好的同心连接,以减小旋转时的偏摆。
2. 转盘为回转对称结构,气泡从转轴中心通孔溢出后,转盘底部均布的若干筋状结构,对气泡进行第一次破碎,随着气泡在铝合金熔液中上升,转盘顶面上均布的若干缺口对气泡进行第二次破碎。因此,该转盘结构形式有利于高效搅碎气泡,增加铝合金熔液中的气泡数量,从而提高除气、除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解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气转子整体通过金属安装接头1与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紧固安装,带动除气转子整体在铝合金熔液4中旋转。金属安装接头1与转轴2均为中空结构,形成气体通道。
所述金属安装接头1为金属材料机械加工而成,其与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的安装接口11,可根据不同输出轴的连接方式,加工为螺纹连接形式、法兰连接形式、键连接形式或锥柄连接形式(附图中表现为螺纹连接),与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进行紧固安装;安装接口为内螺纹孔一12,与转轴2的外螺纹一21连接后,再采用耐高温碳化硅胶泥粘接。
所述转轴2为圆柱外形,上端外螺纹一21与金属安装接头1的内螺纹孔一12连接后,再采用耐高温碳化硅胶泥粘接;下端外螺纹二22与转盘3的内螺纹孔二31连接后,再采用耐高温碳化硅胶泥粘接;转轴2内部为通孔23,气体通孔23导入铝合金熔液。
所述转盘3为回转对称结构,转盘顶面为平面,平面上对称均布若干缺口32,转盘底部对称均布若干筋状结构33,中心为内螺纹孔二31,与转轴2上外螺纹二22连接后,再采用耐高温碳化硅胶泥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7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