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积水埋入式舱口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5982.6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7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绍春;李树壮;王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9/14 | 分类号: | B63B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卫忠;姜燕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水 埋入 舱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领域,特别涉及水密与风雨密安装在露天甲板的埋入式舱口盖。
背景技术
传统行业标准的埋入式舱口盖,均采用是将座圈结构与船体结构焊接相连,安装上盖板以后使用螺栓紧固。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埋入式舱口盖座圈结构20焊接在船体结构50上,安装上盖板结构10和橡胶垫圈30以后使用螺栓40紧固。座圈结构20包括围板21、座圈22,舱口盖10包括盖板11、盖板座圈12、盖板加强13、盖板把手14。
如图所示盖板11与围板21有较宽的间隙。这样的结构就会在舱口盖10跟舱口盖20之间形成一个积水区域P。积水区域P的宽度一般在60mm左右,深度25-30mm,而且舱口盖越大积水区域P就越长。这样的形式,在露天区域只要下雨积水区域P就会积水,经常积水会加速橡胶垫圈的老化、难以清理,若任其自然风干,可能堆积腐蚀物,散发异味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积水埋入式的舱口盖。通过改进舱口盖盖板的结构形式,避免舱口盖积水区域,防止积水现象的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积水埋入式舱口盖,所述埋入式舱口盖包括盖板结构、座圈结构及连接件;所述座圈结构和所述盖板结构通过所述连接件相连接,所述座圈结构包括连接在船体结构上的座圈围板和连接在所述座圈围板上的座圈,所述盖板结构周边对应所述座圈开设有多个沉孔,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沉孔将所述盖板结构固定于所述座圈,所述盖板结构顶面与所述座圈围板间隙配合,所述座圈顶面设有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连接结构。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焊接连接的盖板和盖板座圈,所述盖板座圈位于所述盖板周边的底面,所述盖板和所述盖板座圈与所述座圈围板间隙配合,所述盖板外周边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盖板座圈上开设有多个沉孔,以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组成所述盖板结构的多个沉孔。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盖板加强,所述盖板加强包括至少一肋板和外周的一筒形板,各部件焊接连接,并与所述盖板焊接连接。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盖板座圈和所述座圈之间具有橡胶垫圈。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连接件为多个螺栓,所述座圈设有对应的多个盲孔形内螺纹孔。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沉孔直径与所述螺栓外径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5mm。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盖板结构上还连接有两个把手结构,所述两个把手结构对称分布在所述盖板结构纵向中线两侧,且所述把手结构的横向中心线与所述盖板结构的横向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把手结构包括把手、弧形钢板和两个半圆钢板,所述两个半圆钢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钢板的两侧,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两个半圆钢板上。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把手对称分布在所述盖板结构纵向中线两侧,且所述把手的横向中心线与所述盖板结构的横向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盖板边缘与围板内缘间的间隙小于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舱口盖优点是,甲板面上没有凹槽,只有用于容纳螺栓的沉孔,重要的是不会发生积水或积存污物,即便存留微量积水也会迅速自然风干。
本实用新型舱口盖符合中国船舶行业标准及欧洲挪威船舶行业标准,可得到船级社认可,适于在海工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埋入式舱口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埋入式舱口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盖板结构
11 盖板
12 盖板座圈
13 盖板加强
14 盖板把手
20 座圈结构
21 围板
22 座圈
30 橡胶垫圈
40 螺栓
50 船体结构
10’ 盖板结构
11’ 盖板
12’ 盖板座圈
13’ 盖板加强
131’ 肋板
132’ 筒形板
14’ 盖板把手
20’ 座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5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