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径向柱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4562.6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利;赵仕元;陶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1/04 | 分类号: | F04B1/04;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向柱塞泵。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的往复运动,使缸套内缸体上的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根据其工作特性,柱塞泵一般分为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
其中,径向柱塞泵主要是在缸套内的缸体圆周上以径向放射状设置柱塞孔,并在相应柱塞孔中通过复位弹簧装配柱塞而实现的。目前,常用径向柱塞泵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泵送性能差、做功效率低的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径向柱塞泵”(公开号:CN 2247243,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径向柱塞泵”(公开号:CN 201810507,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这是因为:这些技术中的缸套内缸体(用于布置柱塞孔)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或虽实现了完全密封但凸轮的旋转空间过大,导致进入缸体工作容腔(即柱塞孔)内的油液通过柱塞孔与柱塞之间的间隙渗漏出,进而流入凸轮旋转空间、甚至通过凸轮旋转空间泄漏,从而使得柱塞往复做功所吸入的油液没有完全排出、供入液压系统,影响了泵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可靠、泵送性能好、做功效率高的径向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径向柱塞泵,包括缸套和连接在转轴上并装配于缸套内的凸轮,所述缸套主要由环状结构的缸体、密封连接在缸体两端的端盖一和端盖二构成,所述缸体的内壁面上径向开设有多个柱塞孔,每个柱塞孔中通过复位弹簧装配有柱塞,所有装配在缸体上的柱塞内端分别与凸轮的圆周壁抵接,所述缸套上设有与各柱塞孔分别相通的配油结构。
所述配油结构主要由端盖一上的吸油腔、端盖二上的压油腔和缸体上的单向配油阀构成;所述吸油腔以环形凹槽状结构布置在端盖一相向于缸体的面上,在端盖一上设有与吸油腔相通的进油口;所述压油腔以环形凹槽状结构布置在端盖二相向于缸体的面上,在端盖二上设有与压油腔相通的排油口;所述单向配油阀为多个,缸体上的每个柱塞孔中装配有两个,每个柱塞孔中的一个单向配油阀接通柱塞孔和吸油腔、另一个单向配油阀接通柱塞孔和压油腔。
所述单向配油阀主要由缸体上所开设的阀孔、装配于阀孔中的阀座和弹性装配在阀座上的空腔阀体构成,所述阀孔的进油口端内侧开设有直径大于阀孔的环形状分流槽,所述阀座上设有通孔状的通流孔,所述阀体的阀头为锥形状、且朝向进油口方向,阀体的阀头与缸体上分流槽处的阀孔形成贴合接触,处于分流槽内的阀体上开设有多个径向的、且与阀体空腔相通的引流孔。
所述柱塞的外端面上开设有盲孔状的弹簧腔,该弹簧腔和缸体上柱塞孔的动态空域部形成做功的容腔。
所述缸体上的柱塞孔周向布置为至少一排。
所述缸套上设有与凸轮旋转空间相通的泄油孔,该排油孔上密封连接有泄油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上述柱塞泵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缸套结构紧凑、密封可靠,进而使得处于可靠密封空间内的柱塞能够平稳的进行往复做功,将所吸入的油液在凸轮挤压下可靠的排入压油腔,泵送性能好,做功效率高;
2. 缸套上所成型的配油结构既有效保障了油路顺畅,又有效杜绝了油路中的油液逆流,可靠性高,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泵送性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中单向配油阀的放大图。
图中代号含义:1—缸套;2—凸轮;3—转轴;4—单向配油阀;5—排油口;6—缸体;7—端盖二;8、18—复位弹簧;9—柱塞孔;10—弹簧腔;11—柱塞;12—进油口;13—锁紧螺栓;14—端盖一;15—吸油腔;16—压油腔;17—阀座;19—阀体;20—阀孔;21—引流孔;22—分流槽;23—通流孔;2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缸套1、凸轮2和转轴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45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