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高温蓄热储能太阳炉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4530.6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5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列;郭兰庆;王德平;杜卫东;王金玉;王飞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一列 |
主分类号: | F24J2/34 | 分类号: | F24J2/34;F24J2/06;F24J2/4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童冠章 |
地址: | 45626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高温 蓄热 太阳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设备,特别是一种室内高温蓄热储能太阳炉循环系统(又称太阳能整体厨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能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能源紧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各自能源价格飞涨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将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是一个巨大、清洁、长久的能源体,利用太阳能的光能转换热能的原理研制成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今已经成为了生活常用而又普及的设施之一。现有的厨房内的各个设备,如蒸汽发生器、水箱、烤箱、炉盘等,都是使用电加热或燃气加热,这种加热方式能耗大,成本高,而将太阳能运用到厨房,又难以将能力储存起来,如何将太阳能利用在厨房设备中,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室内高温蓄热储能太阳炉循环系统,可有效解决厨房设备能耗大,太阳能难以被有效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太阳能聚光器、蓄热罐和导热油罐,太阳能聚光器经第一导热循环管路与蓄热罐相连通,所述的蓄热罐内装有熔融盐,熔融盐内分别设置有相间布置的蓄热盘管和导热盘管,第一导热循环管路的两端分别接蓄热盘管的两端,导热盘管的两端装有伸出蓄热罐的第二导热循环管路,第二导热循环管路上装有导热油罐,第二导热循环管路上有设置有多条支导热循环管路,所述的第一导热循环管路、第二导热循环管路和支导热循环管路内均装有导热油,所述的蓄热罐外部设置有用于隔热保温的锁热保温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能耗小,绿色无污染,能够将太阳能有效的转换为热能并储存起来,运用到厨房的各个设备中,使用方便,效果好,节能环保,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罐的剖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聚光器、蓄热罐和导热油罐,太阳能聚光器1经第一导热循环管路23与蓄热罐3相连通,所述的蓄热罐内装有熔融盐22,熔融盐22内分别设置有相间布置的蓄热盘管18和导热盘管19,第一导热循环管路23的两端分别接蓄热盘管18的两端,导热盘管19的两端装有伸出蓄热罐3的第二导热循环管路21,第二导热循环管路21上装有导热油罐4,第二导热循环管路21上有设置有多条支导热循环管路,所述的第一导热循环管路23、第二导热循环管路21和支导热循环管路内均装有导热油,所述的蓄热罐3外部设置有用于隔热保温的锁热保温体。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支导热循环管路有3条,3条支导热循环管路21a、21b、21c上分别装有保温水箱6、烤箱9和蒸汽发生器11,蒸汽发生器11经蒸汽管道12与蒸饭容器13相连,每条支导热循环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支路控制阀门10a、10b、10c,支路控制阀门10a、10b、10c分别与控制器20相连;
所述的第二导热循环管路21上设置有炉盘14;
所述的锁热保温体是由内而外设置的硅酸钙保温层7a、硅酸铝纤维棉与岩棉层7b、陶瓷纤维毯层7c和聚氨酯发泡层7d构成的多层复合结构;
所述的蓄热罐3上装有蓄热罐换气管16;所述的导热油罐4上装有油罐换气管17;
所述的第一导热循环管路23上装有第一循环泵2,第二导热循环管路21上分别装有第二循环泵5和控制总阀门15,导热油罐4内装有电加热器24和温度传感器8,每条支导热循环管路上均设置有支路控制阀门,第一循环泵2、第二循环泵5、控制总阀门15、支路控制阀门、电加热器24和温度传感器8分别接控制器20。
所述的太阳能聚光器1(又称太阳能聚光阵)为市售产品(现有技术),如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集团生产的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北京乾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槽式聚光集热器系统或市售的太阳炉等;
所述的硅酸钙保温层7a是由重量百分比计的硅酸钙30%(使用温度650℃、热导率0.035)、等重量的石棉粉和硅藻土的混合物30%(使用温度600℃、热导率0.13)、蛇纹石石棉纤维15%(使用温度500℃、热导率0.198)和耐高温玻璃水25%混合在一起,放入搅拌机搅拌至呈粘稠状后,与石棉布分层交替粘附于蓄热罐表面构成的,其厚度为5cm;
所述的硅酸铝纤维棉与岩棉层7b是由岩棉(热导率0.027)和硅酸铝纤维棉分层交替构成的复合结构,其厚度为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一列,未经王一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4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用液力传动变速箱的比例液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线传输的超声波液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