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强型石墨密封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3781.2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瑜;鞠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达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南路6号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石墨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石墨密封环。
背景技术
安装在发电厂的蒸汽管道或是石油化工行业毒性气体管道中的阀门均有其自身的特性,火力发电厂的蒸汽管道主要从汽轮机本体或是锅炉汽包引出,因此有高温危险性和汽水两相流的极端破坏性;而在化工毒性气体管道中,密封安全性同样至关重要。密封环作为阀门胶容器类设备中密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密封环的性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普遍用于机械密封环的材料大都采用石墨材料,其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摩擦系数低,耐腐蚀性能优异,导热性能优,线膨胀系数低,及耐温性能优良并容易加工等特点,但是,用石墨材料制成的密封环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它的是机械强度很低,很脆弱,极易在不均匀受压条件下脆裂及碎裂。因此,通常需要在石墨中添加石墨纤维或金属丝来提高其机械性能,但这种密封环中由于石墨断面尺寸较大,使其工作时不能处于最佳的抗屈服状态,因面整体性较差,寿命很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石墨层与层之间连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的增强型石墨密封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增强型石墨密封环,由多层包覆层和石墨层组成,所述包覆层和石墨层间隔设置,所述包覆层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一端连接包覆层,另一端嵌入石墨层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包覆层上一部分连接孔的倒刺位于包覆层的左侧,另一部分位于包覆层右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孔为圆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孔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倒刺通过冲压成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包覆层采用不锈钢薄钢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包覆层厚度为0.03~0.05mm,所述石墨层厚度为0.7~1.2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孔上倒刺高度H为0.45mm。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采用多层组合式结构,加工方便,并提高了密封环的整体机械强度。
2、通过冲压成型的倒刺实现包覆层与石墨层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倒刺将石墨层进行固定,实现了通过外力约束增加各部分的整体性,提高了密封环的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包覆层与石墨层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密封环,2、连接孔,3、包覆层,4、石墨层,5、倒刺,H、倒刺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4,为一种增强型石墨密封环,该密封环1由多层包覆层3和石墨层4组成,包覆层3和石墨层4间隔设置,包覆层3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2,连接孔2上设置有倒刺5,倒刺5一端连接包覆层3,另一端嵌入石墨层4内。
本实用新型中,包覆层3上一部分连接孔2的倒刺5位于包覆层3的左侧,另一部分位于包覆层3右侧,与该包覆层3两侧相邻的石墨层4通过包覆层3两侧的倒刺5使包覆层3与两侧的石墨层4进行连接,并通过包覆层3的倒刺5将两侧的石墨层4进行固定。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孔2采用圆形结构。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孔2采用正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包覆层3上的倒刺5通过冲压成型,在冲压成型过程,包覆层3的连接孔处翻边形成倒刺5,倒刺5在一定作用力下,嵌入石墨层4中,从而通过倒刺5将包覆层3与石墨层4进行连接。
所述密封环1中的包覆层3采用0.03~0.05mm的316薄钢板,所述石墨层4厚度为0.7~1.2mm;所述连接孔上倒刺高度H为0.4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环1中石墨层4厚度为0.05mm,包覆层3厚度为1.15mm,通过石墨层4和包覆层3间隔逐层叠加组成厚度为16mm的石墨密封环1。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达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达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3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