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造粒的风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908.1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3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宓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辰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88 | 分类号: | B29C47/88;B29B9/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3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永磁 铁氧体 拉条造粒 风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造粒,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造粒的风冷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永磁铁氧体的特点是既可以轴向单极充磁,也可径向多级充磁,还可以轴向径向复合充磁。产品外观光洁无瑕疵,尺寸精度高,一致性好,无需后续加工,性能稳定,抗震耐冲击,产品可复杂化,是精密微电机及自动化行业不可缺少的信号源和恒磁源,具有其他磁体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优越性。
对注塑永磁铁氧体进行拉条造粒的造粒机包括熔化系统、塑化挤出机、冷却系统、切料机和计量灌装机。由于注塑永磁铁氧体熔化、挤出后需要对拉条进行切粒,注塑永磁铁氧体在热状态下,粒子易粘连结块,造粒粗糙,因此,为防止切粒过程中出现粘料的情形,需要对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在输往切料机之前进行冷却。
目前,主要采用水冷却方式,在注塑永磁铁氧体塑化挤出之后,使用冷却水槽进行进水进行冷却或通过喷头喷水进行冷却,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与水接触,虽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但由于高温下的物料与水接触容易导致对水敏感的物料的发生降解等,导致最终的母料质量不达标,同时,导致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干燥困难。因此,急需出现一种既能对塑化挤出后的注塑永磁铁氧体进行冷却,又不必使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与水直接接触的冷却装置,从而确保挤出后的注塑永磁铁氧体性能不发生改变,但又能及时的进行冷却,且不需要干燥处理的冷却方式。
为此,现有专利号为ZL20132060844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造粒机冷却传送带》公开了一种风冷方式,包括支架、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支架内安装有传送轮和冷却水喷淋装置,冷却水喷淋装置位于两个传送轮之间,传送带为金属传送带,传送带绕设在两个传送轮外侧,所述的传送带为不锈钢传送带,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风扇,风扇位于在传送带正上方。又如,专利号为ZL201320290263.1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粒机的风冷传送装置,包括机架、传动带、传动带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冷却风扇;传动带驱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和驱动电机,主传动轴和从传动轴均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主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从传动轴,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主传动轴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传动带上分布有网孔;冷却风扇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处于传动带上方。但是,上述两个实用新型均采用在输送带上安装风扇的方式对拉条进行冷却,在工作过程中,风扇高速转动,给操作人员构成安全隐患,同时,冷却效果差,另外,为提高冷却效果,需要安装很多个风扇,使得结构变得复杂、零散,此外,风扇安装后,风扇的风口方向不能调节,缺乏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冷却效果好,且出风口可调的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造粒的风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造粒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造粒机输送带一侧的鼓风机、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正上方的集风管以及连接所述鼓风机的送风口和所述集风管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集风管相通,在所述集风管的下方沿所述输送带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集风管相通的出风管,在每个出风管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出风件,所述出风件包括与所述出风管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通的出风部,在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开有外螺纹,在所述连接部上开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周向设有凸缘,该凸缘上开有第一防滑槽,在所述出风管的上还设置有防滑螺母,该防滑螺母的一端部开有与所述第一防滑槽方向相反的第二防滑槽。
作为改进,在所述出风管的上还设置有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与所述防滑螺母相抵,通过设置锁紧螺母,实现了锁紧螺母和防滑螺母的双螺母锁紧,提高了出风管与出风件连接的稳定性。
再改进,在所述外螺纹上设有密封带,提高了出风管与出风件之间的气密性。
再改进,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分别为外锥螺纹和内锥螺纹,利用锥螺纹代替普通螺纹,有利于提高连接的紧密性。
再改进,每个所述出风管间距30~50mm,出风管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所在的输送带局部不能吹到冷却风;出风管之间的间距过大,则造成相邻的出风件吹出的冷却风相互干扰,降低了冷却效果。
再改进,所述出风部具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与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出风件在所述出风口处具有一斜切口,且该斜切口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对,使得冷却风能够尽可能得吹向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辰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辰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