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剥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487.2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昶;屠庆丰;朱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剥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接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剥线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工程建设过程中,仪表专业工作中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就是仪表的校接线工作,由于现场的各个仪表的传输信号均要通过电缆传输到控制室内,校接线工作非常繁重,而且极易发生错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便利、完备的接线工具是良好工作的开端,在接线工作中,电缆剥皮一般均是采用美工刀,不但难以掌握,而且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专门的线缆剥线器,如中国专利号:201320624527.2,申请日:2013年10月1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滚轮式电缆剥线器,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滚轮式电缆剥线器,包括卡线槽、刀片、滚轮和旋翼螺栓,所述滚轮架设在所述卡线槽中,所述卡线槽上设有通孔,所述刀片穿过该通孔,且部分伸入所述卡线槽内,所述旋翼螺栓与所述刀片活动连接,调节所述刀片的伸入长度。该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方便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绝缘层纵向剥离,可以防止工作人员意外受伤,但是装置结构复杂不方便现场制作且该装置中的滚轮易于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剥线器使用制作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缆剥线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剥线器,包括手持部件、固定螺丝、凹槽和刀片,所述的手持部件包括两块矩形板,该矩形板上下相叠通过固定螺丝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手持部件一侧面两矩形板相接处开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为半圆状,用于固定电缆,所述的刀片夹持在上述两块矩形板中间且部分伸出位于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手持部件中每块矩形板厚度为15mm,宽度为80mm,长度为150mm,所述的凹槽高度为10mm且均匀开设在手持部件的两块矩形板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手持部件材质为硬塑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刀片为美工刀刀片。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剥线器,①工具采用凹槽方式固定电缆,更易夹持电缆,且电缆不易跑偏;②跟单独使用美工刀相比,增加了手持部件,操作人员用力更加轻松,手感更舒适;③采用刀片夹持在凹槽中的方式,刀片能多次使用,更加节省材料;④刀片只需在凹槽内露出少许,即使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失手,凹槽外围也能阻挡住操作人员,不易对操作人员造成损伤,安全系数更大;⑤造价低,制作简单,只需废弃硬塑料板材和刀片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剥线器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剥线器正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手持部件;2、固定螺丝;3、凹槽;4、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剥线器,包括手持部件1、固定螺丝2、凹槽3和刀片4,所述的手持部件1包括两块硬塑料矩形板,所述的手持部件1中每块矩形板厚度为15mm,宽度为80mm,长度为150mm,该矩形板上下相叠通过固定螺丝2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手持部件1一侧面两矩形板连接处开有凹槽3。所述的凹槽3采用电钻磨制,为半圆状,高度为10mm且均匀开设在手持部件1的两块矩形板侧面,用于固定电缆。所述的刀片4为美工刀刀片,夹持在上述两块矩形板中间且部分伸出位于凹槽3内。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