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6587.1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9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幕墙 横梁 立柱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式玻璃幕墙横梁连接技术是框架式玻璃幕墙的核心技术,目前在国内幕墙行业常见的框架式玻璃幕墙横梁连接形式主要有角码连接和销钉连接。但是角码连接系统和销钉连接系统也有其弊端。现有的常用的角码连接系统中开腔横梁最为广泛,开腔横梁施工方便,但其结构受力较差,型材用量较大;销钉连接系统型材用量较少,结构受力较好,但是工厂加工工序多,施工难度较大,无法适应幕墙行业未来节能建筑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简单,施工效率高的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横梁、转接件、立柱、凸台、螺栓和螺钉;所述横梁截面的前端部内设有可移动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滑动板和连接板;所述滑动板设置在连接板底部;所述滑动板和连接板固定相连构成“h”形;所述滑动板一侧设有凸台;所述滑动板通过多个螺钉与立柱相连;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栓;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转接件通过滑动板与横梁截面的插槽相互配合在横梁腔内自由滑动。
优选的,所述转接件的材质为铝合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横梁和立柱通过转接件连接,且转接件可以很方便的固定在立柱上,这样在现场安装时,无需现场进行零件加工,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力,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满足了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接件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接件的左视图;
其中:1、横梁;2、转接件;3、立柱;4、螺栓;5、螺钉;6、滑动板;7、连接板;8、插槽;9、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横梁1、转接件2、立柱3、凸台9、螺栓4和螺钉5;所述横梁1截面的前端部内设有可移动的转接件2;所述转接件2包括滑动板6和连接板7;所述滑动板6设置在连接板7底部;所述滑动板6和连接板7固定相连构成“h”形;所述滑动板6一侧设有凸台9;所述滑动板6通过多个螺钉5与立柱3相连;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螺栓4;所述连接板7通过螺栓4固定在立柱上;所述转接件2通过滑动板6与横梁1截面的插槽8相互配合在横梁1腔内自由滑动;所述转接件2的材质为铝合金。
如附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横梁设计成闭腔型材,降低型材用量,同时连接件可以在横梁腔内自由活动,滑动板上设有凸台,使得转接件不会从横梁中滑出,而且连接件在横梁内的上下前后定位也准确;安装前先在立柱上开2个固定轴销的圆孔和4个固定转接件的圆孔,再在滑动板上开2个圆孔以及连接板上开2个同轴心的圆孔,分别用于固定螺钉和螺栓;实际安装时,先把螺栓固定在连接板上,然后转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上,横梁插入到转接件中,横梁安装完毕后,通过螺钉把横梁固定在立柱上,这样的连接方式简单,且工人安装方便省力,不用在现场进行加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满足了实际的工作需求。
如上所述的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其通过多个自攻螺钉把滑动板固定在立柱,这样操作方便,可以随时安装,无需零件现场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幕墙用横梁和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力,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满足了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6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现浇混凝土吸音楼板、吸音箱体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料单元幕墙挂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