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理教学等高线演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3513.2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6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成亮 |
主分类号: | G09B25/06 | 分类号: | G09B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理 教学 等高线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理教学等高线演示装置,属于地理教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度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如水库建设,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山地、丘陵发展林业等等,都需要用到等高线。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等高线图是比较抽象的,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等高线以及等高线的判读,需要一个演示模型,能够直观地将等高线演示出来,因此,需要予以设计,满足地理教学等高线演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理教学等高线演示装置,以便更好地针对地理模型进行等高线的展示,且便于根据需要调整产品放入的高度,便于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理教学等高线演示装置,包括底座和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底座上部左侧;支撑柱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铰链柱腔,上套筒和下套筒,其中,上套筒上设置有演示线腔;下套筒上横向设置有下支撑横杆,下支撑横杆中部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电机和轴承,电机和轴承分别设置有电机轴和旋转轴,电机轴底部和旋转轴底部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旋转轴顶部设置有模型支撑板;铰链柱腔内设置有铰链柱,铰链柱上连接有固定臂,固定臂顶部设置有固定轴承,固定轴承下部设置有固定旋转轴,固定旋转轴下部设置有旋转固定曲臂。
进一步地,上套筒和下套筒上均设置有套筒固定螺栓。
进一步地,演示线腔内设置有演示线。
进一步地,模型支撑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模型支撑板上部设置有演示模型。
进一步地,旋转固定曲臂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套筒,左右两侧固定套筒上均设置有固定杆和套筒固定螺栓,固定杆下端均设置有固定球。
该装置具体实施时,将演示模型放置在模型支撑板上,并用模型固定螺栓固定。根据实际需要高度,调节下套筒位置,并用套筒固定螺栓固定。然后调整固定臂和固定杆位置,使左右两侧的固定球均压在演示模型上,并用套筒固定螺栓将固定套筒固定。将电机接通电源,演示模型在电机旋转的作用下旋转。根据实际演示需要,调整上套筒的位置,并用套筒固定螺栓固定,然后将演示线从演示线腔内拉出接在演示模型上,随着演示模型的旋转一周,在演示模型上就会绕上一周演示线,演示线所示位置就是演示模型等高的位置。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便于展示地理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型的等高线,便于根据需要调整模型的高度,并利用旋转的方式,提高了等高线展示的方便性,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底座;2、下固定螺栓;3、下套筒;4、下支撑横杆;5、支撑柱;6、上套筒;7、演示线腔;8、演示线;9、主动齿轮;10、铰链柱腔;11、铰链柱;12、固定臂;13、固定轴承;14、固定旋转轴;15、旋转固定曲臂;16、固定杆;17、固定套筒;18、固定球;19、演示模型;20、模型支撑板;21、固定螺栓;22、旋转轴;23、轴承;24、从动齿轮;25、电机;26、电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地理教学等高线演示装置,包括底座1和支撑柱5,支撑柱5设置在底座1上部左侧;支撑柱5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铰链柱腔10,上套筒6和下套筒3,其中,上套筒6上设置有演示线腔7;下套筒3上横向设置有下支撑横杆4,下支撑横杆4中部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电机25和轴承23,电机25和轴承23分别设置有电机轴26和旋转轴22,电机轴26底部和旋转轴22底部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24,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24相啮合;旋转轴22顶部设置有模型支撑板20;铰链柱腔10内设置有铰链柱11,铰链柱11上连接有固定臂12,固定臂12顶部设置有固定轴承13,固定轴承13下部设置有固定旋转轴14,固定旋转轴14下部设置有旋转固定曲臂15。上套筒6和下套筒3上均设置有套筒固定螺栓2。演示线腔7内设置有演示线8。模型支撑板20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21;模型支撑板20上部设置有演示模型19。旋转固定曲臂1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套筒17,左右两侧固定套筒17上均设置有固定杆16和套筒固定螺栓2,固定杆16下端均设置有固定球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成亮,未经赵成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3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