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眼镜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8935.0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2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叶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晨光 |
主分类号: | A45C11/04 | 分类号: | A45C11/04;A45C15/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700 安徽省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眼镜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眼镜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眼镜盒。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在诸多的穿戴式智能设备中,穿戴式眼镜是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因此,智能眼镜无疑也是非常耗电的一款电子产品,保障智能眼镜携带方便与持续续电是穿戴式眼镜噬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眼镜盒,用于解决现有的智能眼镜的携带与续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眼镜盒,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眼镜盒包括:用于智能眼镜折叠后匹配放置的内层,用于在所述智能眼镜放入所述内层后,通过按压所述智能眼镜使得所述智能眼镜进入充电状态的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内层上,并与预设在所述智能眼镜上的第二充电接口位置匹配;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所述智能眼镜充电的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内层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用于容纳所述电池以及所述内层的底盒,所述底盒的上边沿与所述内层的边沿相连接;与所述底盒匹配的上盖,所述上盖的下边沿与所述底盒的上边沿通过卡扣形成封闭盒体。
进一步地,所述底盒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为所述电池充电的第三充电 接口,所述第三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盒上还设有用于为通过所述电池为外部终端充电的第四充电接口,所述第四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充电接口与所述第四充电接口均设置在所述底盒的一侧,并通过设置一堵盖遮挡所述第三充电接口与所述第四充电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锂聚合物电池。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池与所述内层之间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眼镜盒,不仅具有携带智能眼镜的功能,而且在携带的同时,可以为智能眼镜充电,在其他外部终端需要充电的时候,也可以为其他外部终端进行充电,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的堵盖局部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的堵盖局部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的使用状态图。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所示所示,智能眼镜盒包括:智能眼镜盒包括:用于智能眼镜1折叠后匹配放置的内层2,用于在所述智能眼镜1放入所述内层2后,通 过按压所述智能眼镜1使得所述智能眼镜1进入充电状态的第一充电接口3,所述第一充电接口3设置在所述内层2上,并与预设在所述智能眼镜1上的第二充电接口(图中未示)位置匹配;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接口3为所述智能眼镜1充电的电池5,所述电池5设置在所述内层2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3电连接;用于容纳所述电池5以及所述内层2的底盒6,所述底盒6的上边沿与所述内层2的边沿相连接;与所述底盒6匹配的上盖7,所述上盖7的下边沿与所述底盒6的上边沿通过卡扣形成封闭盒体100。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5通过第一充电接口3为智能眼镜1充电,且电池5与第一充电接口3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不需要阐述,在智能眼镜1放入智能眼镜盒后,只需轻压智能眼镜1,就可将相互匹配的第一充电接口3与第二充电接口连接在一起,对智能眼镜1进行充电。其优势在于,不用拿出单独时间对智能眼镜1进行充电,携带的同时就可以完成充电问题,提高了续电时间上的灵活度。
实施例二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镜盒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晨光,未经叶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8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儿童磨甲仪
- 下一篇:一种可作电脑桌的笔记本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