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双横臂悬架的减振器下叉臂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7025.0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9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青;杨陆见;朱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横臂 悬架 减振器 下叉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双横臂悬架的减振器下叉臂,属于汽车悬架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下叉臂起到支撑减振器的作用,保障车轮在出现振动时能够迅速衰减,保证车辆的舒适性。减振器下叉臂的结构需要考虑驱动轴的布置,轮边结构的影响,在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做出合理的结构,满足工艺和结构强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双横臂悬架的减振器下叉臂,其能在保证整车布置和运动空间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轮边结构的避让和减振器的安装,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提供稳定杆的安装,增强稳定杆的抗侧倾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双横臂悬架的减振器下叉臂,其特征在于:减振器下叉臂主体左右向下分出a支撑臂和b支撑臂,a支撑臂和b支撑臂通过螺栓与悬架下控制臂连接,a支撑臂为直臂结构,b支撑臂为弯曲结构,减振器下叉臂主体中间为圆柱形的夹紧口,减振器下叉臂主体的夹紧口位置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支架,减振器下叉臂主体通过夹紧口与减振器固定连接,夹紧口内壁的圆柱面与减振器外筒接触,夹紧口上端的减振器轴向定位面与减振器定位片接触,夹紧口开有一条竖直的开槽,夹紧口的开槽位置两侧有螺柱装配孔,夹紧口通过螺柱装配孔与螺栓配合夹紧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有效避开制动卡钳等部件,增加了轮边布置空间,可使用较高效能的制动器,提高整车制动性能;
2.采用双支撑臂结构,零件强度更有保证;
3.与减振器装配的部位机加配合面并开槽,减振器的安装定位更加准确;
4.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下叉臂上端铸造支架4,提供稳定杆的安装,使稳定杆的抗侧倾作用更大。
5.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结构,有效降低应力,使用普通球墨铸铁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下叉臂主体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双横臂悬架的减振器下叉臂,其特征在于:减振器下叉臂主体3左右向下分出a支撑臂1和b支撑臂2,a支撑臂1和b支撑臂2通过螺栓与悬架下控制臂连接,a支撑臂1为直臂结构,b支撑臂2为弯曲结构,减振器下叉臂主体3中间为圆柱形的夹紧口5,减振器下叉臂主体3的夹紧口5位置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支架4,减振器下叉臂主体3通过夹紧口5与减振器固定连接,夹紧口5内壁的圆柱面5与减振器外筒接触,夹紧口5上端的减振器轴向定位面与减振器定位片接触,夹紧口5开有一条竖直的开槽7,夹紧口5的开槽7位置两侧有螺柱装配孔8,夹紧口5通过螺柱装配孔8与螺栓配合夹紧减振器。
如图3所示,减振器B下端插入到圆柱孔内,通过上端面6与减振器B进行轴向定位,通过拧紧螺栓装配孔8内的螺栓,将开槽7收紧,从而将减振器B与减振器下叉臂主体3紧固在一起,实现与减振器B的定位和连接。减振器下叉臂主体3向下分出a支撑臂1和b支撑臂2,通过螺栓与悬架下控制臂C连接,传递下控制臂C与减振器B之间的力。稳定杆连接杆支架4通过螺栓与稳定杆连接杆A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7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修井机用送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垂直钻井自动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