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线测试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6139.3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6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线 测试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速测试领域,尤其涉及电子排线通断的一种排线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排线体积小、重量轻,排线板最初的设计是用于替代体积较大的线束导线。在目前的接插电子器件装配板上,排线通常是满足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唯一解决方法。排线是在聚合物的基材上蚀刻出铜电路或印制聚合物厚膜电路。对于既薄又轻、其结构紧凑复杂的器件而言,其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从单面导电线路到复杂的多层三维组装。排线的总重量和体积比传统的圆导线线束方法要减少70%。排线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材料或衬板的方法增加其强度,以取得附加的机械稳定性。
排线可移动、弯曲、扭转而不会损坏导线,可以遵从不同形状和特殊的封装尺寸。由于可以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大部分有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排线的应用非常广泛,有源产品的内部一般都需要排线连接各个模块,实现电流的导通或数据的传输。而排线一般通过自制加工或外协生产的方式,为了预防外协加工或自制不良对后续造成返工的损失,甚至排线短路烧坏关重器件的隐患,在产品总装前均需要对排线的通断进行测试。
现有的测试排线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而且操作繁琐,导致中、小型企业不愿意增加成本采购相关测试仪器、设备,而是用最原始的测试方法,利用万用表的两个探针与排线中的某一脚相连接,由万用电表上的指针变化得知排线的正常与否。一般而言,排线的接脚数相当多,如果使用万用表一一打通断,既降低效率、又浪费工时,甚至经常影响产品生产上线总装,最终影响产品交货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线测试工装,包括工况显示模块、测试插座模块和电源模块依次连接;所述测试插座模块包括两个连接插口,第一连接插口和第二连接插口分别以引脚模组化的方式构成,第一连接插口的相邻的两个引脚分别与工况显示模块所包括的显示灯和负载电阻串联;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第二连接插口的相邻的两个引脚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串联。
所述的显示灯和负载电阻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插口的引脚数相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插口的引脚数与第一连接插口的引脚数相对应。
所述的显示灯为LED灯。
所述的电源为可更换锂电池或直充充电电源。
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开关;开关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支持多PIN数量的排线,同时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接口具有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线测试工装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排线测试工装,包括工况显示模块1、测试插座模块2和电源模块3;工况显示模块1、测试插座模块2和电源模块3依次连接;所述测试插座模块2包括两个连接插口,第一连接插口2.1和第二连接插口2.2分别以引脚模组化的方式构成,第一连接插口2.1的相邻的两个引脚分别与工况显示模块1包括的显示灯1.1和负载电阻1.2串联;显示灯1.1和负载电阻1.2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插口2.1的引脚数相配合;所述电源模块3包括开关3.2和电源3.1,所述第二连接插口2.2的相邻的两个引脚分别与开关3.2和电源3.1串联,第二连接插口2.2的引脚数与第一连接插口2.1的引脚数相对应。
所述负载电阻1.2与显示灯1.1的正极连接。
所述开关3.2与电源3.1的正极连接。
然后将待测试的排线2.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插口2.1,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插口2.2;将排线测试工装安装好电池或插上充电器,打开开关,此时显示灯1.1、负载电阻1.2、排线2.3相邻的两根线材、电源3.1和开关3.2,形成一个串联的闭合回路;观察指示LED灯组是否亮,如果亮则说明排线测试合格,如果全部或个别指示灯为暗,说明排线全部或对应的排线发生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测试时,指示灯组发光的数量根据排线的PIN数量的一半来判断,如2PIN的排线,如果检测合格,会有1个指示灯发光,10PIN的排线,如果检测合格,会有5个指示灯发光,以此推类。若排线为奇数时,取配件中的连接线插入到插座奇数的下一个插针上凑成偶数再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61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