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机床丝杠轴承座防油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4336.1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7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4 | 分类号: | F16C35/04;F16C33/7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133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机床 轴承 油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数控机床丝杠轴承座防油污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数控机床用丝杠的支撑轴承端,由于结构原因(如附图1所示),往往造成丝杠10高速旋转时,润滑油40顺着丝杠10与轴承座20之间的间隙进入支撑轴承30的滚道内,稀释并与支撑轴承30滚道内的润滑脂产生化学反应,使得支撑轴承30润滑脂不能起到降低高速旋转产生热量的作用,严重时会造成支撑轴承30内形成杂质,污染和损坏支撑轴承30(污染路径50如附图1箭头所示),从而造成数控机床停机维修的后果,所以丝杠10润滑油的防护与优化,改进丝杠10的支撑轴承座20的结构尤为关键。
传统的防护方式是:采用迷宫法兰盘式甩油盘、毛毡圈、密封圈等方式,效果各异。迷宫法兰盘式甩油盘的密封存在结构复杂、加工繁琐的缺点;毛毡圈和密封圈防护存在与丝杠产生摩擦发热量大、效果不佳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丝杠轴承座防油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控机床丝杠轴承座防油污装置,包括丝杠,该丝杠由内向外依序套设有支撑轴承、轴承套以及轴承座,其中,所述轴承座由其顶面向下依次开设凹槽和台阶孔,所述轴承座还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排油槽,以及与所述台阶孔连通的第一排油孔,该第一排油孔通过第二排油孔与所述排油槽连通;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台阶孔内,其顶面设有锥面,所述第二排油孔在竖向上对应所述锥面,所述锥面在横向上对应第一排油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排油槽横向设置,以便油污直接排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油孔横向设置,所述第二排油孔竖向设置,方便油污直接排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台阶孔横截面呈“凸”字状,其包括上孔与下孔,所述下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孔的直径,以更好的适应丝杠和轴承套的结构。
作为优选地,该第一排油孔连通所述台阶孔的台阶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锥面从最上端到最下端到丝杠的水平距离朝着远离所述丝杠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就能更好的引导漏油从第一排油孔流向外面。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丝杠外的压盖,该压盖抵接所述支撑轴承,且该压盖外套设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压合所述轴承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承座上开设排油槽、第一排油孔以及第二排油孔,对油污进行有效疏导,使得丝杠上的油污改变流动方向,打断到轴承的通道,最终实现防止油污进入丝杠支撑轴承的目的,结构简单实用,防油污效果佳,尤其应用在垂直方向上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污污染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控机床丝杠轴承座防油污装置,包括丝杠1,该丝杠1由内向外依序套设有支撑轴承2、轴承套3以及轴承座4;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丝杠1外的压盖5,该压盖5抵接所述支撑轴承2,且该压盖5外套设有轴承端盖6,所述轴承端盖6压合所述轴承套3。
所述轴承座4呈中空状,由其顶面向下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缓冲块7;所述轴承座4还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排油槽41,该排油槽41横向设置,以便油污直接排出。所述轴承座4中间部分向下还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横截面呈“凸”字状,包括上孔42与下孔43,所述下孔43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孔42的直径。所述轴承座4还设有第一排油孔44,该第一排油孔44横向设置,其连通所述台阶孔,优选地,其连通所述台阶孔的下孔43,这样可引导更多的油污进入第一排油孔44;所述第一排油孔44通过第二排油孔45与所述排油槽41连通,所述第二排油孔45竖向设置。
所述轴承套3设于所述下孔43内,其顶面设有锥面31,所述锥面31从最上端到最下端到丝杠1的水平距离朝着远离所述丝杠1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就能更好的引导漏油。所述第二排油孔45在竖向上对应所述锥面31,在横向上对应第一排油孔,以形成连贯的、顺畅的油污疏导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4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器盖体结构
- 下一篇:轴承可更换多联轴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