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3288.4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谭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泽文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刘各慧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空心 楼板 气囊 式芯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
背景技术
现浇空心楼板因其重量轻、整体性好、连续性好等优点,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建筑中。现浇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搭建模板、铺设下层钢筋、铺设芯模、铺设上层钢筋,然后浇注混凝土,最后将模板拆卸掉形成楼板。
现有的芯模主要由发泡内芯及包裹在发泡内芯上的保护层组成,这种芯模虽然重量轻,但是,当发泡内芯一旦成型后,发泡内芯的体积一定且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每一芯模所需要的存放空间大,使得存放和运输的成本非常高,另外,在上层钢筋铺设完成后,上层钢筋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而且各钢筋都是绑扎在一起,如果下层芯模和上层芯模之间的某一芯模被损坏,则必须将上层钢筋拆卸到才能更换,而由于上层钢筋为网状结构,因此,拆卸起来非常的麻烦,芯模的更换也非常的不便。
现有芯模的另一种结构为充气式内胎模。如在申请号为03111149.1申请日为2003年3月11日公开日为2003年10月1日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浇空心楼板用充气式内胎模,其包括具有充气嘴的充气囊体,该充气囊体为圆柱形。施工时,将该充气式内胎模放置在上、下层钢筋之间,充气式内胎模的圆柱面与上、下层钢筋接触,但因空心楼板上下表面均为平面,而充气式内胎膜的上下面为弧面,在浇注混凝土时,一方面充气式内胎膜固定部可靠而容易产生漂移的现象,另一方面相邻充气式内胎膜之间的间隙大,因此,混凝土的浇注量大,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也增大了空心楼板的重量。而即使将充气式内胎膜上下表面制作成平面,但当充气后,平面在气压的作用下会成为弧面,还是解决不了上述技术问题。
另外,为了对浇注的混凝土形成导向作用,让混凝土浇注更加的顺畅,在现有的芯模上设有倒角,如在申请号为201310564664.6申请日为2013年11月14日公开日为2014年2月5日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芯模,该芯模由发泡内芯及包裹在发泡内芯上的保护层组成,由于该芯模主要为发泡内芯,因此,倒角在发泡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当然,倒角也可以通过切割形成,但对于气囊式芯模来说,一旦充气,气囊在气体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弧面而难以形成倒角,这样就无法达到上述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让气囊式芯模充气后顶面和底面因气压的作用成为弧面,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减少成本,减小空心楼板的重量,提高空心楼板上下表面的质量,为了让芯模能够形成倒角,起到对混凝土导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包括气囊袋;气囊袋包括底面、顶面、侧面及过渡斜面;侧面连接在顶面和过渡斜面之间,过渡斜面连接在侧面与底面之间,过渡斜面自侧面向内侧倾斜;在气囊袋内设有对底面和顶面进行互拉的互拉件,在气囊带内设有对侧面具有向内拉力的侧互拉件,在过渡斜面上位于气囊袋内设有斜互拉件。
上述结构,由于在底面和顶面之间设置了互拉件,当给气囊式芯模充气后,在互拉件的作用下,两底面和顶面之间产生了相互的向内的拉力,因此,底面和顶面不会成为弧面,这样,在施工时,气囊式芯模能可靠、稳固的固定在下、上钢筋之间,在浇注混凝土时气囊式芯模不容易发生漂移的现象,另外,相邻气囊式芯模之间的间隙小,所需要的混凝土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也减小了空心楼板的重量,同时,因充气的气囊式芯模的两底面和顶面不会成为弧面,使得空心楼板上下表面质量好。由于设置了侧互拉件,当在充气过程中,侧互拉件对侧面具有向内的拉力,使得侧面自然形成平面;由于设置了斜互拉件,当在充气过程中,斜互拉件对过渡斜面具有拉力而自然形成斜面,解决了现有气囊式芯模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形成了过渡斜面后,在浇注混凝土时,过渡斜面对混凝土具有导向作用,使得浇注的混凝土流动更加的顺畅,不容易形成空洞。再有,由于为气囊式芯模,在储存和运输时不需要充气,因此,气囊式芯模占用的空间小,使得存放和运输成本低;另外,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如果出现气囊式芯模破坏而需要更换时,只要将气囊式芯模内的气体放出,则气囊式芯模可以从钢筋网之间的空间内取出,然后放置一新的未充气的气囊式芯模到上下钢筋之间,最后充气即可,因此,不需要拆卸掉上层钢筋即可实现对气囊式芯模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互拉件、侧互拉件和斜互拉件均为拉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互拉件、侧互拉件和斜互拉件均为拉绳。
进一步的,互拉件与顶面和底面的连接处为环形状。该结构的互拉件连接结构使得对底面和顶面的互拉力均匀,因此,充气时,底面和顶面更加不容易变形。
进一步的,气囊袋的截面为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泽文,未经谭泽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保温砌块及一种墙体
- 下一篇:一种保温板防滑移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