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及其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2934.5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谭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泽文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刘各慧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空心 楼板 气囊 式芯模 及其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及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浇空心楼板因其重量轻、整体性好、连续性好等优点,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建筑中。现浇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搭建模板、铺设下层钢筋、铺设芯模、铺设上层钢筋,然后浇注混凝土,最后将模板拆卸掉形成楼板。
现有的芯模主要由发泡内芯及包裹在发泡内芯上的保护层组成,这种芯模虽然重量轻,但是,当发泡内芯一旦成型后,发泡内芯的体积一定且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每一芯模所需要的存放空间大,使得存放和运输的成本非常高,另外,在上层钢筋铺设完成后,上层钢筋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而且各钢筋都是绑扎在一起,如果下层芯模和上层芯模之间的某一芯模被损坏,则必须将上层钢筋拆卸到才能更换,而由于上层钢筋为网状结构,因此,拆卸起来非常的麻烦,芯模的更换也非常的不便。
现有芯模的另一种结构为充气式内胎模。如在申请号为03111149.1申请日为2003年3月11日公开日为2003年10月1日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浇空心楼板用充气式内胎模,其包括具有充气嘴的充气囊体,该充气囊体为圆柱形。施工时,将该充气式内胎模放置在上、下层钢筋之间,充气式内胎模的圆柱面与上、下层钢筋接触,但因空心楼板上下表面均为平面,而充气式内胎膜的上下面为弧面,在浇注混凝土时,一方面充气式内胎膜固定部可靠而容易产生漂移的现象,另一方面相邻充气式内胎膜之间的间隙大,因此,混凝土的浇注量大,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也增大了空心楼板的重量。而即使将充气式内胎膜上下表面制作成平面,但当充气后,平面在气压的作用下会成为弧面,还是解决不了上述技术问题。
另外,为了对浇注的混凝土形成导向作用,让混凝土浇注更加的顺畅,在现有的芯模上设有倒角,如在申请号为201310564664.6申请日为2013年11月14日公开日为2014年2月5日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芯模,该芯模由发泡内芯及包裹在发泡内芯上的保护层组成,由于该芯模主要为发泡内芯,因此,倒角在发泡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当然,倒角也可以通过切割形成,但对于气囊式芯模来说,一旦充气,气囊在气体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弧面而难以形成倒角,这样就无法达到上述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对发泡芯模进行固定的方法,其方法是利用十字交叉的绑带对发泡芯模进行固定,但由于气囊式芯模内是充气的,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固定气囊式芯模很容易出现翘角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让气囊式芯模充气后顶面和底面因气压的作用成为弧面,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减少成本,减小空心楼板的重量,提高空心楼板上下表面的质量,为了让芯模能够形成倒角,起到对混凝土导向的作用,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刺破气囊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
为了防止气囊式芯模在固定后出现翘角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的固定结构。
为达到上述第一目的,应用于现浇空心楼板的气囊式芯模,包括气囊袋;气囊袋包括底面、顶面、侧面及过渡斜面;侧面连接在顶面和过渡斜面之间,过渡斜面连接在侧面与底面之间,过渡斜面自侧面向内侧倾斜;在气囊袋内设有对底面和顶面进行互拉的互拉件,在气囊带内设有对侧面具有向内拉力的侧互拉件,在过渡斜面上位于气囊袋内设有斜互拉件;在气囊袋外套有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泽文,未经谭泽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2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肋加强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