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气体流向的热解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0147.7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8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崔锡斋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B47/02 | 分类号: | C10B47/02;C10B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气体 流向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能源化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气体流向的热解反应器。
背景技术
煤的热解是将褐煤和高挥发分烟煤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加热,制取半焦、煤气、焦油等产品。目前煤的热解工艺按加热方式可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类,外热式热解工艺的热源是由热解炉外提供,代表性的工艺有冶金焦炉、伍德(W-D)炭化炉和考伯斯炭化炉;内热式热解的热源是借助高温热载体的热量直接传递给煤粉,使含碳物质发生热解反应。内热式热解工艺根据热载体的不同,分为气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和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气体热载体热解工艺通常是将燃料燃烧后获得的高温烟气直接引入热解器内,与含碳物质混合,实现对原料的加热,代表性的工艺有美国的COED技术和ENCOAL技术;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则利用高温固体颗粒(比如半焦、陶瓷球、石英砂等)与煤在热解室内混合实现煤的热解,代表性的工艺有美国Garrett技术、德国鲁奇-鲁尔(L—R)技术。
由于热解反应,涉及到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高温热解气溢出至炉外时,会夹带有粉尘。特别是内热式热解工艺中,气相与固相扰动剧烈,热解气中夹带的粉尘含量会更高,因此无论何种热解工艺,其产生的高温热解气均需在高温阶段进行气-固分离,以实现高温热解气的除尘和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煤可以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解,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调节气体流向的热解反应器,该反应器不仅可使得分离体系一直维持在高温状态,而且其可调节气体流向。
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可调节气体流向的热解反应器,包括热解管,所述热解管位于热解炉内,所述热解管的中下段为双层结构,其分别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为热解腔室,所述外管的中上部套在所述内管的中下部形成一环形集气腔室,所述环形集气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溢出口,所述内管与所述集气腔室连通,所述外管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集气腔室内煤气流向的风帽。
所述溢出口下方设置有过滤层。
所述热解器的内管分布有若干个供气体通过的的通孔,所述通孔为梯形状。
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加热导板。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调节气体流向的热解反应器,其包括热解管,该热解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其外管的中上部套在内管的中下部,形成了中下段为双层结构的热解反应器,外管与内管的套置处形成了一个环形集气腔,内管与集气腔保持连通,可使内管中的高温煤气进入集气腔内,可在内管的周围设置若干个通孔来使其与集气腔连通;
在集气腔处的外管顶部设置有风帽,当集气腔内的高温煤气流经风帽时,煤气气流绕圆筒流动,改变高温煤气气流的流向,由于有风帽的存在,可通过调整风帽来改变煤气的流向,使得煤气从溢出口溢出,更好的达到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解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解管,11、内管,12、外管,2、热解炉,3、溢出口,4、风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气体流向的热解反应器,其包括热解管1,热解管位于热解炉2内,热解管1的部分区段为双层套管式结构,该部分区段主要是指热解管1的中下段,其中下段为双层结构,其分别包括内管11和外管12,内管11为热解腔室,外管12的中上部套在内管11的中下部形成一环形集气腔室,本实用新型内管11和外管12均优选为柱形结构,含碳物质在内管11内发生热解反应,在内管11的环形壁上分布有若干个不同大小的通孔,热解腔室内的高温热解气通过通孔向外侧扩散,最后进入环形集气腔室,通过内管11的过滤功能将大部分粉尘过滤在内管11内,随着热解后的颗粒排出,在外管1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集气腔室内煤气流向的风帽4,当集气腔内的高温煤气流经风帽时,煤气气流绕圆筒流动,改变高温煤气气流的流向,由于有风帽的存在,可通过调整风帽来改变煤气的流向,使得煤气从溢出口3溢出,更好的达到除尘效果。
在环形集气腔室的顶部的溢出口3,其下方设置有过滤层,使热解气体得到进一步净化。
内管11环形壁上的通孔优选为梯形状,梯形状的通孔结构更有利于高温热解气向外侧扩散。
在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以及在内管11内,设置若干传热性能好、耐高温的连接件作为加热导板,该加热导板优选为强化导热板,至少导热板的一端或一侧与外管12壁或高温端面紧密接触,促进热量的传递,并保证受热面的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科技学院,未经潍坊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0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 下一篇:汽车消声器机器人弧焊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