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窗型材的承压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0035.1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9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明;姚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联合节能建设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12 | 分类号: | E06B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窗 承压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门窗领域中使用的门窗型材的承压梁。
背景技术
现代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有关门窗的设计,一方面门窗属于建筑的脸面,必须满足性能设计和美学设计,另一方面门窗往往会带来热量的流失,造成室内温度的波动和能量损失,无疑对节能来说十分不利。在现有的门窗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借助于型材进行,面对节能保温和安装使用的要求,现有型材由于设计和生产原因很难满足要求,就要求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重新设计和生产。但是型材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力学载荷,型材使用的往往是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片,在模板搬运、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或者安装不便,将单片式的横梁压弯,造成型材受力强度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型材设计的不足,提供一种门窗型材的承压梁,在保持安装和使用方便的同时,与型材密切配合,强度大,自重轻、结实耐用、不易损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门窗型材的承压梁,包括斜压板、加强板和正压板,在所述正压板上固定设置竖直螺纹连接部件,在所述正压板的两端对称设置加强筋,所述正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板的一端固定相连,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斜压板的一端固定相连,在斜压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压扣;在所述正压板和加强板的固定相连处设置防滑棱,所述防滑棱和加强筋位于加强板的同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正压板的两端分别向外设置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加强筋的外壁上向外设置防滑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螺纹连接部件固定设置在正压板的中央位置,且与加强板位于正压板的两侧。
在进行使用时,竖直螺纹连接部件用于与门窗框进行固定和安装,此时,压扣与型材的插槽(或者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进行连接和固定,考虑到安装使用遇到的强度和滑落问题,增设了防滑棱和加强筋,将原有型材中的金属片转化为横梁结构来承受力学载荷,避免了原有型材的压弯问题,避免型材受力强度的下降,提高了工人的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铝型材材质进行制作,有效降低自身重量,在保持安装和使用方便的同时,与型材密切配合,强度大,自重轻、结实耐用、不易损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窗型材的承压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压扣,2为斜压板,3为加强筋,4为防滑棱,5为正压板,6为加强板,7为竖直螺纹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门窗型材的承压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压扣,2为斜压板,3为加强筋,4为防滑棱,5为正压板,6为加强板,7为竖直螺纹连接部件。
门窗型材的承压梁,包括斜压板、加强板和正压板,在所述正压板上固定设置竖直螺纹连接部件,在所述正压板的两端对称设置加强筋,所述正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板的一端固定相连,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斜压板的一端固定相连,在斜压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压扣;在所述正压板和加强板的固定相连处设置防滑棱,所述防滑棱和加强筋位于加强板的同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正压板的两端分别向外设置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加强筋的外壁上向外设置防滑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螺纹连接部件固定设置在正压板的中央位置,且与加强板位于正压板的两侧。
在进行使用时,竖直螺纹连接部件用于与门窗框进行固定和安装,此时,压扣与型材的插槽(或者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进行连接和固定,考虑到安装使用遇到的强度和滑落问题,增设了防滑棱和加强筋,将原有型材中的金属片转化为横梁结构来承受力学载荷,避免了原有型材的压弯问题,避免型材受力强度的下降,提高了工人的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铝型材材质进行制作,有效降低自身重量,在保持安装和使用方便的同时,与型材密切配合,强度大,自重轻、结实耐用、不易损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联合节能建设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天联合节能建设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0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