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卡合通电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9404.5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安培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通电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转卡合通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代的家庭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日常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各类家用用电设备。当各种用电设备同时出现在室内,必然需要引出很多电源线来提供电源,这些电源线往往杂乱无章,占用室内面积较多,磕磕绊绊,给室内行走带来很多麻烦,且容易引起漏电触电等事故,尤其对于家中有儿童的家庭而言极为不便。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不禁让人们向着是否可以将室内常用用电设备集成在一起以减少电源线的使用的方向去想。
然而,对于常用用电设备的集成,一般的做法是将多种功能的用电设备设计在一个装置中,该做法的缺点是:1)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一定,不能根据具体需求新增功能;2)某个功能出现故障,会影响其他功能使用,且维修时需要拆卸整个装置,维修不便;3)不常用功能无法拆除,造成该功能设计制造成本浪费,难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一种做法则是将现有用电设备进行简单的结构改变,然后进行多种用电设备的有机组合,这种做法可以克服上述第一种做法的缺陷,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某个功能损坏仅需针对该损坏功能进行检修,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而对于用电设备的组合,关键问题在于用电设备之间如何进行可靠地连接。目前,市面上也有类似的结构出现,如模块化立式插座,这种立式插座的插孔数量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其由多个独立的小插座拼接而成,每个独立的小插座上均设置有与其他插座相配合的插针和插孔,通过插针和插孔的配合实现多个小插座的连接且相互之间保持通电。但这种方式的拼接结构牢固性较差,实质相当于插头与插座的配合,难以应用于用电设备之间的组合使用。因此,寻求一种可用于用电设备之间进行组合,且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的连接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通电连接结构牢固性差、拆装不便、无法应用于常用家用用电设备组合使用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卡合通电连接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便于拆卸,且通电接触良好,尤其适用于组合式多功能家用用电设备的连接。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卡合通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卡口和第二连接卡口,所述的第一连接卡口包括第一结合面和由第一结合面向内凹陷而成的内凹面,所述的第一结合面和内凹面之间形成第一圆形侧壁,所述的第一圆形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榫,所述的内凹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源触点;所述的第二连接卡口包括第二结合面和由第二结合面向外凸出而成的凸出面,所述的第二结合面和凸出面之间形成第二圆形侧壁,所述的第二圆形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榫,所述的凸出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源触点;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榫之间沿第一圆形侧壁弧线方向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卡榫沿第二圆形侧壁弧线方向的长度,相邻的两个第二卡榫之间沿第二圆形侧壁弧线方向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卡榫沿第一圆形侧壁弧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连接卡口和第二连接卡口相互插接并旋转后,第一卡榫和第二卡榫相互卡合,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相互贴合,且第一电源触点和第二电源触点相互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源触点和第二电源触点之一为弹性触点。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源触点和第二电源触点均对应设置有五组,且分别对应连接火线、零线、地线和两根控制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卡榫设置有两个,且以第一圆形侧壁的轴为中心对称;所述的第二卡榫设置有两个,且以第二圆形侧壁的轴为中心对称。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圆形侧壁的高度等于第二圆形侧壁的高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卡榫的内侧轮廓在同一个圆上,且该圆的直径略大于第二圆形侧壁的直径;所述的第二卡榫的外侧轮廓在同一个圆上,且该圆的直径略小于第一圆形侧壁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卡口和第二连接卡口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卡榫和第二卡榫旋转定位的限位装置。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安培,未经李安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9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