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微镜光学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3811.5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8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陶兴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08 | 分类号: | G02B2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微镜 光学 照明 系统 聚光镜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微镜结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显微镜光学照明系统中聚光镜位置的升降机构,属于显微镜调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光镜在显微镜照明系统中的位置调整,是关系到其成像时取得适合的与成像物镜匹配的数值孔径,从而获得最佳观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显微镜的聚光镜往往需要上下调节。
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型生物显微镜市场上,很难看到对于实现聚光镜位置的调整机构,即可靠稳定、手感舒适又经济耐用、节省资源的处理方式。现有的升降调节机构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一、齿轮齿条滑槽传动运行机构。其结构见图1所示,主要由齿轮、齿条、滑板、滑轨、调节手轮等构成,采用12铝、45钢及59铜等金属材料。此结构材料价格贵,零件多,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周期长,成本高。其中齿轮为钢件,齿条为铜件,齿轮齿条在金属切削加工中要求高,需要搭齿舒适,啮合运行中不得卡滞、跳动等现象,使其成本偏高。而滑板、滑轨构成的滑槽角度在加工过程需要保证配合角度,公差控制严格,装配中与齿轮、齿条连接后调整校正装配技术要求较高,工人必须有较为熟练的装配技术,熟悉显微镜中运行部位的手感需求等等。该结构主要适用于中高端显微镜机型,其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和装配成本都很高,对于经济型机型的配置并不十分合适。
二、金属螺旋槽旋转升降部件,见图2,该结构主要由转套、转轴、转动拨盘和导向螺钉轴等构成。此结构全部采用金属材料,限于金属切削加工方式,只有一道旋槽或直槽的设计。该结构存在不稳定因素,容易脱落或断裂零件,造成结构损坏。结构运行也很难做到舒适度与可靠性的平衡。其中转套与转轴一般为铜件或铝件,其余为铜件。转套与转轴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装配多需研磨。同样,装配工人须有较为熟练的装配技术,熟悉显微镜中运行部位的手感需求等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要求低、升降平稳可靠的显微镜光学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升降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显微镜光学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显微镜平台上的外转套和用于安装聚光镜的内转套,内转套位于外转套空腔内并可转动;在内转套外壁上设有数道均匀分布的上端开口的螺旋槽,外转套内壁上设有与螺旋槽数量对应的横向伸出的导向柱,导向柱伸入螺旋槽内;在内转套上端面安装有将螺旋槽上端开口封闭的挡环以使导向柱不能从螺旋槽上端脱出。
在内转套下端具有一突起的手旋部,该手旋部的尺寸大于外转套内径以对内转套的向上行程进行限定。
所述螺旋槽为三道,导向柱也为对应的三个。即保证了转动的平稳和顺畅,又不增加加工负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内外转套均为塑料件,相比金属而言,加工容易,而且上下行程的定位更加简单和可靠。
2、与原升降机构相比,明显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工人对装配技能的要求,升降平稳可靠,同时可实现三个系列的机型互换。
3、本结构主体件内外转套均为塑料件,将金属材料的使用降到了较低的程度,在金属材料价格日益升高的情况下,降低了产品成本,高达70%。按每年量产5000台计算,可降低成本10万元。
附图说明
图1-现有齿轮齿条滑槽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金属螺旋槽旋转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经济型生物显微镜的开发设计与推出市场,其具有产量较大、需要结构稳定紧凑并要求控制成本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新品升降机构开发时,着重从结构成本和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上进行了改进。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显微镜光学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显微镜平台上的外转套1和用于安装聚光镜的内转套2,内转套2位于外转套1空腔内并可转动。在内转套2外壁上设有数道均匀分布的上端开口的螺旋槽3,外转套内壁上设有与螺旋槽数量对应的横向伸出的导向柱,所有导向柱位于同一高度,导向柱伸入螺旋槽内。在内转套2上端面通过螺钉4安装有将螺旋槽上端开口封闭的挡环5,挡环决定了内转套的最大下行程,由于外转套和导向柱位置固定,当挡环下降到与导向柱接触时,内转套便不能再往下转动,这样就解决了内转套因为重力脱落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3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戴式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像素光学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