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2276.3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4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凯华;郭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凯华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5100 陕西省渭南市大***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红外 供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目前室外太阳能收集部分多为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当太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平板集热板上时,平板集热板内的水被加热升温,由于热水密度小而冷水的密度大,就使得平板集热板内的热水自动上升到处于高位的储水箱内,而储水箱内的冷水也会自动流入处于低位的平板集热器内。如此在太阳光照射下,平板集热器内的水和储水箱内的水不断循环,而将储水箱内的水加热,热水通过循环水泵在水管中循环加热室内空气,达到供暖的目的。然而其具有以下缺陷:(1)加热慢,从开始到达到预设温度所需时间长,需8-10小时;(2)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往往需要一个水箱来加热和储存热水,一家3-5口人需要120L-150L的水箱,整套设备十分占用室内空间,不利于推广;(3)水循环管内,水泵以及管道易结水垢;(4)集热板和管道易老化;(5)加热层和保温防水层分批铺设,铺设较麻烦,费时。
而室内供暖部分目前多采用地下铺设管道,使用循环水泵使热水在管道内循环以达到供暖要求;或是地下铺设发热电缆采用电加热方式。然而其具有以下缺陷:(1)发热电缆电热转换率低,功率大,太阳能电池板难以负载;(2)水循环式供暖温度难以控制,中途停用麻烦;(3)发热电缆的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把热量送入房间,加热慢,制热不连续、热平衡效果差;(4)安装质量不稳定,且铺设完管道后需要每平米需要100-120kg混凝土回灌,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
碳晶地暖系统是以碳素晶体发热板为主要制热部件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地面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室内采用碳晶地暖系统,充分利用了碳晶板优异的平面制热特性,采暖时整个地(平)面同步升温,连续供暖,地面热平衡效果好。克服了传统地暖产品制热不连续、热平衡效果差等弊端。它是空调采暖设备与传统锅炉地暖设备最佳替代品,环保节能价格低廉,安装施工方便快速,是地暖行业升级换代的产品。室外部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无需安装水箱。然而,红外碳晶地暖系统要求220V交流电,但是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能为低压(<50V)直流,且不稳定,不能直接用于红外碳晶地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解决了太阳能电池板难以负载的问题,取暖稳定,电热转化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与蓄电池正极连接,蓄电池负极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的正极还依次连接逆变器、温度控制器、红外碳晶地暖模块,红外碳晶地暖模块连接至所述蓄电池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太阳能电池板为单晶硅或多晶硅板。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上。
蓄电池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或胶体蓄电池。
逆变器还连接有负载,负载连接至蓄电池负极。
蓄电池并联有蓄电池电量检测控制器,蓄电池电量检测控制器与逆变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温度控制器和红外碳晶地暖模块两端分别连接至电网,温度控制器与电网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
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与蓄电池电量检测控制器连接,蓄电池电量检测控制器的型号为PCB-48。
红外碳晶地暖模块具有三层结构,其中,上层为红外碳晶发热板、中层为防水反射膜、下层为酚醛挤塑板,三层结构通过耐高温热塑膜封装为一体。
太阳能控制器的型号为JLGD-48,逆变器的型号为XW-1000,温度控制器的型号为AT51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红外碳晶地暖系统相结合,利用光伏发电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再由红外碳晶取暖系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及红外辐射能,实现室内取暖,由蓄电池代替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直接电源,再由逆变器将蓄电池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220V交流电,解决太阳能电池板不能直接用于大功率取暖系统的问题,取暖稳定,电热转化率高;在夏天也可满足室内照明和部分电器的用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红外碳晶供暖系统的红外碳晶地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凯华,未经郭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2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辅助装置
- 下一篇:旅行便携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