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0688.3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游万益;黄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43/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制造及安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8年年底,USB协会发布了3.0版本的USB标准,该种USB 3.0连接器是在常见的USB 2.0连接器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以用于提高原有USB连接器的传输速率。该种USB 3.0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率可达到5G每秒,并且可同时插接USB 2.0及USB 3.0对接连接器。但是,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即使USB 3.0连接器的传输速率也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在传输速率增加后,相关连接器的端子数量和其他组件也相应增加,为保证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的市场需求,该种连接器的容纳空间逐渐减小,从而在连接器进行改进之际,其制造方式则又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制造及安装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部、位于对接部后方的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上侧和下侧的上收容腔和下收容腔,所述对接部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和形成于收容空间周围的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中央接地片,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内;端子组件,具有设置于上收容腔或下收容腔中的绝缘块、固定于绝缘块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和锁扣弹片;其中所述锁扣弹片沿横向设置于导电端子的外侧,并具有固定于绝缘块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前侧突伸入收容空间的锁扣臂以及自固定部后侧延伸形成的延伸臂,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向前突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中央接地片具有向外突伸出主体部的中央抵接弹片,所述延伸臂与所述中央抵接弹片相抵接,所述锁扣弹片还具有自延伸臂弯折延伸的接地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和锁扣弹片均镶埋固定于所述绝缘块中,所述中央接地片镶埋固定于主体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连通所述上收容腔或下收容腔的通槽,两组端子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绝缘块分别设有自一侧延伸入主体部一侧的通槽内的锁扣部以及自另一侧延伸入主体部另一侧的通槽内的卡勾,两组端子组件和绝缘本体通过其中一端子组件的锁扣部部位和另一端子组件的卡勾相扣持而固持于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锁扣部具有上下贯穿的扣持孔,所述锁扣弹片镶埋固定于所述锁扣部上,并具有暴露于扣持孔内的扣持片,所述卡勾扣持于所述扣持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主体部沿上下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连接主体部、顶壁、底壁和两侧壁的连接壁;所述顶壁、底壁和连接壁设置有自外侧凹设形成的若干端子收容槽及形成于端子收容槽之间的隔条,若干所述端子收容槽均沿上下方向与收容空间相连通、沿前后方向连通收容空间和上收容腔或下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臂自顶壁或底壁外侧通过所述端子收容槽突伸入收容空间内,并相对设置于收容空间的上侧和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两个所述侧壁和连接壁还形成有向上或向下凹设的锁扣臂收容槽,所述锁扣臂收容槽具有沿横向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所述锁扣臂收容槽沿前后方向连通所述通槽,所述锁扣臂具有自所述开口伸入收容空间的锁扣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内接地片和外壳,所述内接地片设置于收容空间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端子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内接地片具有向内突伸入收容空间的内抵接弹片和向外突伸出顶壁的外抵接弹片;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并具有顶部、底部和两侧部;所述外抵接弹片向外抵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内接地片具有沿横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外抵接弹片,所述外抵接弹片位于所述隔条外侧并与隔条对应设置;所述内接地片具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后横梁、前横梁以及连接前横梁和后横梁两侧缘的两侧梁,所述外抵接弹片自所述后横梁向前并向外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内抵接弹片自所述前横梁向前并向内突伸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顶壁和底壁分别设有自外侧凹陷的凹陷部以及连通凹陷部和收容空间的缺口,所述缺口沿横向延伸贯穿顶壁,所述前横梁收容于所述缺口内;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分别设置于顶壁和底壁的凹陷部内的两个所述内接地片,所述内接地片的内抵接弹片自所述缺口伸入收容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0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