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棱柱型天线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741.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6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杰;王建昌;马达;谢晶;许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棱柱 天线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棱柱型天线支承结构,属于L波段的数传天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L波段的数传天线卫星通信对终端设备的特殊要求,需要终端天线具有低剖面、轻重量、高增益、宽频带等特点。螺旋天线主要存在法向和轴向两种辐射模式,轴向模螺旋天线由于具有宽频带、高增益和低轴比的特点,使其在卫星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对轴向模螺旋天线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试验研究,给出了优化设计传统螺旋天线的参考数据和图表,一般而言,首先根据设计频率,选择合适的周长和螺距,然后通过增加螺旋圈数来提高增益,这样势必会让天线高度增大,需要选择合适的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天线支撑,但是离异物的存在对天线性能的干扰作用。根据电磁理论,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吸收、散射、衍射等现象,因此,天线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本身,而且和其所处的环境也息息相关。
目前,数传天线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中间设计了成排的孔洞以便于电磁波的通过,在实际产品中已应用;但该数传天线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生产工艺性能差,整个天线支承结构好像三个散开的花瓣,在连接根部汇合,产品结构稳定性差;该数传天线结构生产中采用三瓣结构粘接而成,每瓣模具加工,最终粘接在一起,难于设计对准工装以保证产品三瓣结构的倾斜角度、平面分布角度完全对称分布,造成粘接时结构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质、高强度的三棱柱型天线支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三棱柱型天线支承结构,包括侧板和圆形底板,三块侧板一体构成中空的三棱柱型,三块侧板共同向中心轴靠拢,侧板包括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二者一体结构,下部侧板与圆形底板为一体结构,上部侧板所围的空间中空,上部侧板与底板角度小于下部侧板与底板的角度,侧板上配有减重透波孔,侧板边缘开有天线限位槽,圆形底板上开有天线安装孔。
侧板和圆形底板材料为玻璃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一种或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三棱柱及底板一体成型,其结构稳定,中空结构质轻,侧板上配有减重透波孔,模态、频响和随机振动等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1、2所示,一种三棱柱型天线支承结构,包括侧板1和圆形底板2,三块侧板1一体构成中空的三棱柱型,三块侧板1共同向中心轴靠拢,侧板包括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二者一体结构,下部侧板与圆形底板2为一体结构,上部侧板所围的空间中空,上部侧板与底板2角度小于下部侧板与底板2的角度,侧板1上配有减重透波孔,侧板1边缘开有天线限位槽,圆形底板2上开有天线安装孔。
侧板1和圆形底板2材料为玻璃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一种或组合。侧板1与圆形底板2为中间芯模和三边模具配合一次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三棱柱型天线支承结构形式,该结构相对于原来结构对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性能没有损耗的同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该结构相对于原来结构对天线的介电性能和原结构形式相当。改变了原有三瓣结构,换成了首尾相连的三角形支承结构,该结构相对于原来结构更加稳定,在结构重量、模态、频响和随机振动等性能均优于原结构形式。克服了生产中采用三瓣结构粘接而成,每瓣模具加工,最终粘接在一起,难于设计对准工装以保证产品三瓣结构的倾斜角度、平面分布角度完全对称分布的缺点,采用一种中间的芯模和三边模具配合即可一次加工成型,该结构相对于原来结构生产工艺更加简便。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天线支承结构的制备,工艺过程为:
(1)本实用新型模具为正三棱锥型芯模,首先对模具进行清理;
(2)对模具表面涂脱模剂,并对模具进行预热;
(3)制作无纬布,并按照设计尺寸进行裁剪;
(4)按照设计区域铺放剪裁好的无纬布;
(5)放置芯模具,并填塞辅料,然后放置好三侧边限位模具;
(6)热压罐或模压固化,检查真空度,30Pa保压5min,合格后,注胶;
(7)注胶完成后,加热,中温固化8-10小时,以便于树脂完全固化;
(8)固化完成后,冷却,脱模、表面清理;
(9)进一步进行机械加工,去除毛边,加工出缠绕铜线的限位槽和透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