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式强对流球化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6793.6 | 申请日: | 2014-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国良 |
主分类号: | C21D1/32 | 分类号: | C21D1/32;C21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1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式强 对流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井式强对流球化退火炉。
背景技术
球化退火炉广泛应用于合金钢,轴承钢,高、中、低碳钢,螺丝线材,紧固件等线材以及盘元的软化,球化退火热处理领域。所有的退火工艺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经球化退火后,易于线材的后续加工。
随着国家有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热处理设备在质量以及节能环保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渐突出的电力供应不足现象,严重影响了各热处理企业的生产发展。就金属线材加工行业而言,退火质量好坏,与加热保温时间有相当大的关系。想要制造出高质量的线材,必须满足一定的加热保温时间,这就对热处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引进的井式球化炉,存在着以下缺点:1.循环密封电机安装在炉子底部,长期运转,灰尘容易进入轴套,影响轴承使用寿命,并且安装维修相当复杂。2.保护气氛使用专门的甲醇裂解装置,电能消耗大,安装场地占用面积大。另外,由于裂解气氛要经过较长的管道进入炉内,时间一长,管道内易结碳引起堵塞。3.炉盖容易变形,造成炉盖密封性下降,工件在炉内容易脱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维修方便,能耗小的井式强对流球化退火炉。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井式强对流球化退火炉,包括悬臂、炉盖和炉体,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旋转座,所述悬臂与炉体通过旋转座相连接,所述炉盖的上端与悬臂通过连接杆相固定;所述炉盖的上端还固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转动轴贯穿炉盖与风扇相连接,所述炉盖上还贯穿固定有滴注装置,所述滴注装置的滴液口位于风扇的上方;所述炉体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对流桶、内桶和外桶,所述外桶的底部设有保温装置,所述炉体的外侧壁的中下部还设有多个燃烧机安装孔,所述燃烧机安装孔的上方设有多个燃气排放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炉盖下腔焊接有双层法兰。这样的结构加大了法兰与炉盖下腔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法兰强度,有效防止法兰与下腔的变形,从而有效提高炉子整体的密封性。实例证明,炉子采用这种双层法兰结构比采用单层法兰结构使用寿命能提高2—3倍。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强对流风机安装在炉盖上,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且风机安装非常方便,由于风机向下,还解决了轴承套进灰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门的裂解装置而是通过有机液直接滴入炉罐内,利用炉罐内的温度进行裂解。省去裂解气发生装置,大大节省电能,为企业直接提高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将井式球化退火炉的加热方式由电加热改为天然气加热,通过改进强对流风机安装结构,不但能大大降低能耗,还能减少电力设备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井式强对流球化退火炉,包括悬臂5、炉盖4和炉体,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旋转座6,所述悬臂5与炉体通过旋转座6相连接,所述炉盖4的上端与悬臂5通过连接杆相固定;炉盖通过悬臂5中的空压机提升来实现启闭,通过旋转座6旋转来平移炉盖,实现工件的装料与出料。
所述炉盖4的上端还固定有风机8,所述风机8的转动轴贯穿炉盖与风扇相连接,所述炉盖4上还贯穿固定有滴注装置11,所述滴注装置11的滴液口位于风扇的上方;所述炉体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对流桶1、内桶2和外桶3,所述外桶3的底部设有保温装置7,所述炉体的外侧壁的中下部还设有多个燃烧机安装孔12,燃烧机成上下两层分布,上层安装燃烧机6支,下层安装燃烧机4支。所述燃烧机安装孔12的上方设有多个燃气排放管9。
利用有机液直接从炉盖上的滴注装置11滴入,在炉胆内裂解,由于风机的作用,有机液滴入炉内便充分雾化,利用炉内的温度,来达到充分裂解的目的,不但省去了甲醇裂解炉,而且减少了裂解气管道的长度,有效地排除裂解气管道由于积碳而堵塞的危险。
所述炉盖4下腔焊接有双层法兰10,这样的结构加大了法兰与炉盖下腔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法兰强度,有效防止法兰与下腔的变形,从而有效提高炉子整体的密封性。实例证明,炉子采用这种双层法兰结构比采用单层法兰结构使用寿命能提高2—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国良,未经吴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6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