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板厚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6386.5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4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义;周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城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24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厚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焊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桶包装行业,尤其是石油包装行业。一般使用的钢板厚度在0.7~1.5mm之间。而用传统的超声波或磁感应的方法检测钢板,也只能测量出双张信息且只能检测0.5mm以下钢板厚度。而测不出当前板厚尺寸及误差信息。
尤其是对于堆放时间长、油污大、粘连严重的钢板。在真空吸盘一次性吸起多张钢板的情况下,更是难于检测其厚度及误差信息。因此,发明一种钢板厚度检测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厚度检测装置,能快速精确的检测出钢板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厚度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气缸座在内的双轴气缸。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一侧与双轴气缸的连杆端部相连接;固定支架另一侧设置有上下平行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下方;第二支架的端部通过定位销与活动支架活动连接。活动支架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下钢球,第一支架的端部设置有上钢球,上钢球与下钢球相对应。活动支架和第一支架的端部呈对应的开口状。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呈平行设置。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下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活动支架上设置有与弹簧相配合的弹簧销。活动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反射板;固定支架的底端设置有测距传感器。反射板和测距传感器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即为检测装置插入钢板前的测量距离。上下钢球作为钢板厚度的检测头。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以定位销为支点,其中从下钢球到支点的长度为L1,从支点到反射板的长度为L2。在检测钢板时以活动板为半径移动活动支架,从而就得到了反射板到测距传感器的距离大小变化。弹簧可推动活动支架,使工件夹紧。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一侧与双轴气缸的连杆端部相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于支架本体另一侧,支架本体的底端设置有L型连杆,支架本体中上部设置有第一支架。L型连杆和支架本体及第一支架一体化连接,L型连杆上部的端部与支架本体的底端垂直固定。第一支架和支架本体垂直固定。
所述活动支架包括活动板与Z型连杆,活动板一端设置有下钢球,活动板另一端通过定位销与第二支架的端部活动连接。Z型连杆上端部与活动板下端部垂直固定,Z型连杆和活动板一体化连接。
所述L型连杆和Z型连杆的下部为平行设置,弹簧设置于L型连杆和Z型连杆的下部之间,反射板设置于Z型连杆的底端,测距传感器设置于L型连杆的底端。
所述第一支架右端上方和活动板右端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上钢球和下钢球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双轴气缸的连杆端部固定支架本体及固定支架,从而使检测装置能平稳的插入待测钢板。检测方法简单便利,第一支架和活动板的端部相配合形成开口状,当真空吸盘吸起多张钢板,也能顺利将钢板厚度检测装置推入待测钢板中。本实用新型利用上下钢球的配合实现点接触方式检测,有效防止因钢板变形弯曲对检测准确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原理作为检测原理:以定位销为支点,从下钢球到支点的长度为L1;从支点到反射板的长度为L2。在检测钢板时以L1为半径移动活动支架。从而就得到了L2(反射板)到测距传感器的大小距离。由于L2长度远远大于L1长度,因此,本装置具有钢板厚度放大结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采样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b。
其中:1-双轴气缸、11-气缸座、2-固定支架、21-支架本体、22-L型连杆、3-第一支架、31-上钢球、4-第二支架、41-定位销、5-活动支架、51-活动板、52-Z型连杆、53-下钢球、6-弹簧、61-弹簧销、7-测距传感器、8-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城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应城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6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