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气动马达的手动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3352.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5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重洋;黄志华;徐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毅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1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动 马达 手动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门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与气动马达匹配的三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背景技术
手动换向阀是气动马达实现换向的重要部件。目前没有专门与气动马达匹配的手动换向阀,应用中通常是选择通用气动元件中的手动换向阀,这种通用换向阀应用在气动马达上存在着可靠性不好、体积过大、不利于集成安装、通气量不够等问题。不但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整体性能,还导致设备布置不够紧凑合理。在气动绞车等应用上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与气动马达集成的手动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气动马达的手动换向阀,由左端盖、阀体、阀套、阀芯、右端盖、大弹簧座、复位弹簧、小弹簧座、左导杆、右导杆和手柄连接构成。所述阀体为长方体,其中设有圆柱形空腔并排列有五个环形气道;阀体的不同侧面分别设有一个进气口、两个换向阀工作口和两个排气口,并对应连通中心环形气道、紧邻中心环形气道两侧的环形气道及两端的环形气道;所述空腔内设有筒状阀套,所述阀套的外圈设有将每个环形气道隔成独立封闭空间的环形槽及密封圈,阀套沿圆周分布若干个与环形气道同轴且与环形气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阀芯为变径轴形式安装在阀套内并与阀套滑动配合,其中与阀套滑动配合的三段大直径外圆设有三组环形槽及密封圈;所述阀芯的左端设有沉孔和中心螺孔,所述沉孔套在杯形大弹簧座上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大弹簧座内套有杯形小弹簧座,所述大小弹簧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阀体的两端,并与阀芯的两端形成左气室和右气室;所述左导杆和右导杆均为台阶轴形式的螺杆,所述左导杆穿过大小弹簧座的杯孔,锁紧在阀芯左端中心的螺孔上;所述阀芯的右端中心设有螺孔,所述右端盖的中心设有与阀芯螺孔同轴的通孔,所述右导杆穿过右端盖的通孔锁紧在阀芯的螺孔上,右导杆的端部通过轴孔轴销活动连接手柄的端部,所述手柄的中间通过轴孔轴销活动连接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右端盖的上方;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内壁设有气槽,所述左气室和右气室通过气槽连通阀体上的两个控制口,所述阀体轴向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与阀体径向设置的左右两个工艺孔及中间的或门工作口相交连通,同时使两个工艺孔通过气道分别与两个换向阀工作口相通。所述台阶孔内设有内堵头、外堵头和橡胶球,所述内堵头和外堵头均通过其设置的螺纹和台阶孔设置的螺纹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内堵头设有轴向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4毫米。所述橡胶球与台阶孔为间隙配合。所述左右两个工艺孔的孔口设有内六角堵头。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与阀体两端之间设有密封纸。所述三组环形槽及密封圈,每组设有两根环形槽及密封圈,分别设置在大直径外圆的两端。所述手柄的上端设有圆球、下端设有U形槽,该U型槽与右导杆的端部通过轴孔轴销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由两块相同的竖置耳板固定在右端盖上,所述手柄置于两块耳板之间、且通过轴孔轴销使手柄和支撑座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通用的换向阀结构, 五个主气路接口采取立体交错布置,对比五个气口在同一面上则大大节省了空间。单弹簧双作用的复位方式及弹簧沉入阀芯的结构,更加有效的缩短了阀体长度尺寸。本实用新型还带有自控功能,不用外接控制阀,这样既减少了气动元件和管路的连接,又使得设备更美观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阀体上还集成了“或阀”功能,由换向阀直接供气工作,不用再外接“或阀”,这同样既减少了气动元件和管路的连接,又使得设备结构更美观和可靠。该换向阀只要加上一个过渡板,便可以方便连接不同进气口中心距尺寸的气动马达,非常具备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用于气动马达的手动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2:用于气动马达的手动换向阀“或门”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3:用于气动马达的手动换向阀外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毅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毅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3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