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矮大叶藻移植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492824.0 申请日: 2014-08-26
公开(公告)号: CN204217623U 公开(公告)日: 2015-03-25
发明(设计)人: 温国义;董晓煜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主分类号: A01G33/00 分类号: A01G3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33***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矮大叶藻 移植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植物移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矮大叶藻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海草场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一起被认为是近海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且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海草场生态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红树林和珊瑚礁的生态服务价值。海草是唯一淹没在浅海水下的被子植物,分化出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器官。繁茂的海草场如同陆地上的森林,是健康海洋环境的重要标志,是珍贵的“海底草原”或“海底森林”。海草场是高生产力区,能为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育苗场和庇护地,也有利于海鸟的栖息,同时为许多生物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海草场也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联合国组织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最急迫的行动是维持和恢复“蓝碳”汇,海草和红树林、盐沼一道被优先重视。

我国北方温带海域,尤其是山东沿海,是海草分布重要的区域。矮大叶藻是多年生海草,生于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浅海中。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等省沿海,朝鲜、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等也有分布。矮大叶藻通常在沿海潮间带和潮下带较浅的水域与大叶藻一起形成广大的群落,其海草床缓冲了水流对海底基质的扰动,并且从水流中过滤沉积物和营养物质,为一些海产鱼类的栖息场所和育幼场,并构成复合的食物网。此外,它们的根和茎也对海底的沉积物有很强的固定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海水的透明度。与红树林一样,海草床生态系统是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草床跟陆地草原的作用类似,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海草消失的水域,原来的泥沙底质慢慢演变成石质海岸。但是它的作用和生态价值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忽视,随着沿海污染的加剧和沿海生态的破坏,海草资源处在急剧的衰退中。自20世纪以来,受人类活动频繁加剧的影响(如填海造地、工业污染、海洋捕捞等),包括矮大叶藻在内的海草床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严重衰退趋势。历史上我国矮大叶藻资源十分丰富,威海地区的渔民曾使用矮大叶藻的叶子作为屋顶材料,然而近些年来受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矮大叶藻资源急剧衰退,十几年前曾经在近海潮间带大量存在的矮大叶藻如今只在潮下带少量分布。

长期以来,海草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海草场面积已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不少海域濒于灭绝,并危及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沿岸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脆弱。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海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对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退化的海草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目前有关潮间带高潮区矮叶藻移殖技术尚为薄弱,尤其是目前的移植条件往往限定于水流极缓(<6cm/s)的环境中。即选择区域为潮下带或潮间带低潮区。由此可见,研发一种易操作而且能够在较急水流环境中进行的矮大叶藻移植装置是矮大叶藻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任务。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1)当前移植装置多强调单株移植,形成规模化海草床的几率较小。(2)当前移植装置多适用水流较小的潮下带和低潮区,对潮间带高潮区移植效果较差。(3)当前所采用的移植材料耐腐蚀性差,往往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矮大叶藻移植过程中成功率低,且不能在急水流环境中进行移植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急水流条件的矮大叶藻移植装置。矮大叶藻移植装置由支脚与连接支脚的框体组成正方体箱状结构,框体结构为:由12根50~80cm合金钛条组成的正方体箱状,纵横各6根焊接而成,合金钛条两两间距为10~15cm。

作为优选,支脚结构为:支脚包括主支脚和子支脚。

主支脚结构为:共设有4个直线形金属主支脚,主支脚一端焊接于框体的4顶点下表面,另一端设有倒“山”字型焊接脚,主支脚总长15~25cm。

子支脚结构为:直线形金属子支脚,长度为7~12cm,子支脚一端焊接于框体上除4个顶点以外的合金钛条连接点处。

作为优选,主支架上倒“山”字型焊接脚的结构为:由4根长度为7~12cm的金属条构成,以其中一根金属条为横梁,其余三根金属条为副支脚,将副支脚以直线排布,等距焊接在横梁下表面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包扎带,所述包扎带设置于框体与支脚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潮间带高潮区(急水流>13cm/s条件下)进行矮大叶藻移殖。通过主支脚与子支脚配合确保了装置固定效果好,移植植株分布合理,解决了当前矮大叶藻移植中在急水流条件移植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由支脚与连接支脚的框体组成正方体箱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装置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2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