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的教学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1520.2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2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发;刘建龙;刘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海发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谐振 无线 电力 传输 教学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的教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是工业领域最新的实验技术,将这项技术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有关“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原理和技术”,对于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提高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中还没有相关实验教学设备,学生通过本专利研制的相关实验设备可以深入研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原理和实验规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的教学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板,所述实验台板上固定有发射电路线圈支架,发射电路线圈支架上设有发射电路线圈,所述实验台板上设有导轨,导轨上滑设有接收电路线圈支架,接收电路线圈支架上设有接收电路线圈;发射电路线圈经导线跨接在电容C1两端构成发射电路,电容C1的一端又连接到直流电源E的负极,电容C1的一端又连接到电阻R3,直流电源E的正极经限流电阻R1连接到场效应开关管P的漏级,场效应开关管P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2和R3,电阻R2连接到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场效应开关管P的源级接地,直流电源E和限流电阻R1构成电源电路,电阻R2、R3和场效应开关管P构成开关电路;接收电路线圈跨接在电容C2两端构成接收电路,电容C2的两端还连接有负载,比如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或者小电灯。
作为优选,所述实验台板上设有两条导轨,最佳地所述导轨为燕尾导轨,便于接收电路线圈支架稳定地滑设在导轨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上设有刻度,便于观察和记录发射电路线圈和接收电路线圈之间距离。
实验时,振荡电路能够产生高频率的方波信号,用来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实验装置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利用开关电路将直流电源调制为“通-断”交替的交流信号,而高频的方波信号激励发射电路线圈和电容组成的发射电路,导致能量在电容中的电能和线圈中的磁能相互转化和相互激励,在空间中产生交变磁场,变化的磁场能够在接收电路线圈中产生电动势,这样发射电路中的电能就能够传输到接收电路中去。当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和发射电路的固有频率相一致时,发射电路会在空间产生最大的交变磁场,而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也和发射电路的固有频率一致时,电磁感应也会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最大的负载电流,这时候电力传输效率最高,这种耦合叫做谐振式耦合。通过移动接收电路线圈支架,可以观察发射电路线圈和接收电路线圈之间距离变化时,接收电路中负载的变化,比如灯泡负载的明亮程度,即观察电力传输效率的变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实用方便,利于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实验台板,2-发射电路线圈支架,3-接收电路线圈支架,4-发射电路线圈,5-接收电路线圈,6-导轨,7-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台板上固定有发射电路线圈支架,发射电路线圈支架上设有发射电路线圈,实验台板上设有导轨,导轨上滑设有接收电路线圈支架,实验台板上设有两条导轨,最佳地所述导轨为燕尾导轨,便于接收电路线圈支架稳定地滑设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刻度,便于观察和记录发射电路线圈和接收电路线圈之间距离,接收电路线圈支架上设有接收电路线圈;发射电路线圈经导线跨接在电容C1两端构成发射电路,电容C1的一端又连接到直流电源E的负极,电容C1的一端又连接到电阻R3,直流电源E的正极经限流电阻R1连接到场效应开关管P的漏级,场效应开关管P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2和R3,电阻R2连接到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场效应开关管P的源级接地,直流电源E和限流电阻R1构成电源电路,电阻R2、R3和场效应开关管P构成开关电路;接收电路线圈跨接在电容C2两端构成接收电路,电容C2的两端还连接有负载L,比如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或小电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海发,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海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1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