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病害诊断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0410.4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1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宋俊奇;白长江;张礼;白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建东 |
地址: | 450007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病害 诊断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病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病害诊断仪。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原因引起的病害,许多病害微生物是通过根系、茎、叶、果实等侵染农作物的,在农作物染病初期是防治病害的最佳时期,能够阻止病害的加剧和避免病害范围的扩大。但是在病害发生初期,由于农作物没有明显的染病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而一旦农作物产生明显的染病症状,则表示病害程度已经比较严重,此时再进行防治会变得很困难,难以控制病害的加剧和蔓延,无法避免农作物的受损和减产。因此,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有效的监测,对于及时防治农作物发生病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病害诊断仪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振动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植物病害诊断仪,包括壳体、检测部件和输入输出部件;所述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包括固定架、检测槽和光电传感器,在所述检测槽的下部一侧设有齿条,在所述齿条下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传动齿轮,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连接的驱动电机;
所述光电传感器为锥形,对应设置于所述检测槽的上方,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接收器,在其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轴心呈40~50°角倾斜设置,且沿该轴心两两对称安装;
所述输入输出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操作按键、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热敏打印机;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检测槽进出口、以及打印纸出口。
优选的,所述光发射器为两个波长为660nm的红光发射器和两个波长为525nm的绿光发射器,且相对位置的两个光发射器的光源颜色相同,相邻位置的两个光发射器的光源颜色不同。
优选的,所述光发射器的光源为LED冷光源。
优选的,所述植物病害诊断仪还包括测试条,所述测试条的宽度与所述检测槽的宽度相适应,在所述测试条的一侧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试剂块。优选的,所述试剂块为8~12个。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优选的,所述检测槽、齿条和传动齿轮均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驱动电机控制传动齿轮转动,使检测槽平稳的进出仪器的壳体,待测的测试条在检测槽内被准确地送到光电传感器下方,避免因仪器的震动造成测试条的位移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2.光电传感器采用了四个光发射器进行,可以检测多个植物测试指标,便于全面了解植物的长势、健康状况和病害程度,便于种植者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施肥、除菌或杀虫等措施,有利于农作物的持续健康生长,减少因病害发现不及时造成的农作物损害、减产等问题。
3.光电传感器所用光源为高亮度的红绿双色LED冷光源,使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仪器使用寿命更长;测试条上设置的多个试剂块,可以实现植物样本不同指标的同时检测,检测所用时间短、效率高。
4.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检测槽的移动速度、停留位置,使得检测的准确率更高;检测槽、齿条和传动齿轮采用塑料材质,能够进一步减少检测槽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使仪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病害诊断仪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病害诊断仪中检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检测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光电传感器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光电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壳体;2为固定架;3为检测槽;4为光电传感器;5为齿条;6为传动齿轮;7为驱动电机;8为接收器;9为光发射器;10为操作按键;11为显示屏;12检测槽进出口;13打印纸出口;14测试条;15试剂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下列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0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