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启动的IC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5728.3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康兆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启动 ic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启动的IC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是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关键设备,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容积负荷)取决于反应器的传质性能和污泥浓度。产气负荷和水力负荷既是强化传质的推动力,又是造成污泥流失的根本原因。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内部有一个内循环系统,这个内循环系统,能将导致污泥流失的产气负荷转变成能强化传质的水力负荷,使IC厌氧反应器既能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又有着良好的传质性能。IC厌氧反应器用它特有的内循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强化传质与污泥流失之间的矛盾。在现有的厌氧反应器中,IC反应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厌氧反应器。
在IC厌氧反应器内循环系统的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其有机负荷及水力条件等参数计算设计内循环系统。该内循环系统通常会出现在IC启动时速度较慢,严重时无法形成内循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启动的IC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启动的IC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罐体底部、中部、上部和顶部的布水系统、集气器、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罐体在集气器的下方形成下反应室,在集气器和三相分离器间形成上反应室,所述集气器上设有若干提升管,各所述提升管自集气器穿过三相分离器连接至气液分离器,所述提升管包括口径不同的主管和副管,所述主管的口径大于所述副管的口径,各所述主管上均装有调节阀门,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通过集气管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布水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底部的布水器、与所述布水器连接的进水管以及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上方的出水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装有与所述布水器连接的回流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罐体的内腔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布水器位于罐体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回流管位于罐体内腔的轴线且由气液分离器穿过三相分离器、集气器连接至布水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一根主管和一根副管组成提升管组,所述集气器上设有多组提升管组,各提升管组在所述回流管的四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将有机污水进入反应器,经布水系统均匀布水后,依靠进水压力使反应器内的污水向上流动,在下反应室内接种的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颗粒污泥内的活性微生物会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产生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沼气,沼气上升进入集气器后,经提升管导流进入气液分离器。废水在经过集气器时,大部分颗粒污泥会被截留,废水继续上升与上反应室内的颗粒污泥接触,继续产生沼气,在进入三相分离器时,经三相分离器将污水、颗粒污泥、沼气进行三相分离,颗粒污泥被截留在上反应室,污水流过三相分离器后经溢流堰溢流出水进入出水管流出反应器,沼气经三相分离器收集后经集气管引流进入气液分离器。
集气器内沼气量较大,在沼气经提升管导流进入气液分离器时,会以“气提”机理将部分废水一同提升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会将其内的污水和沼气分离,污水经回流管回流至反应器底部的布水系统,沼气经管道引出作为清洁能源利用。这个气提后经气水分离并回流的过程,便形成了IC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
已有的IC厌氧反应器提升管每根提升管均为一条管道,IC厌氧反应器一旦制作完成,该管道口径便已经确定,无法更改。若该提升管设计管径较大,会出现IC反应器启动时间长,有时会需要外动力循环强制回流的情况,不利于反应器的调试运行;若该提升管设计管径较小,会出现IC反应器不能适应高有机负荷运行情况。
经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提升管为每组提升管设计为双管或多管,并在其所有主管上装有调节阀门,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IC反应器启动时,将主管上的调节阀门关闭,仅使用副管,可以在较低有机负荷时快速实现气提作用,形成内循环,然后逐渐增大有机负荷,当有机负荷达到设计值的30%—80%时,逐一打开主管的调节阀门,直到所有提升管的阀门全部打开。依次实现IC厌氧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又可使IC厌氧反应器适应高有机负荷情况运行,使IC厌氧反应器无论在低有机负荷还是高有机负荷情况下,都能够稳定高效运行,扩大其适应范围,节省调试时需要的外动力循环设备和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5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