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壤源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5718.X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3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毛健;罗苏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30/06;F16L1/028;E02D5/34;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源热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源热泵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源热泵系统按照其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铺设方式可分为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对于竖直埋管按照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位置关系,又可分为在建筑物外部空地埋管,在建筑物基础底部桩基内埋管,以及在建筑物基础底部桩基间埋管三种布置方式。
目前,因技术及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在建筑物外部空地布置竖直地埋管的应用最为普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容积率越来越低,对于一些建筑密集的城区,仅依靠在建筑物周围的空地下布置地埋管,埋管数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限制了土壤源热泵系统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建筑物底部布置地埋管能对其埋管数量进行有力补充。但建筑桩基间布置竖直地埋管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筑桩基间的地基土中钻井布管,其深度一般深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钻井、回填等施工作业对建筑地基土体的改变,不可避免的会对建筑物基础承载力特性产生影响。并且进行建筑物底部布置地埋管的设计、施工工艺方法和常规土壤源热泵工程也有很大差异。现有的空地铺设地埋管的方法不能够作为有效参考。目前也没有合理安全的能够在建筑物底部布置地埋管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土壤源热泵系统不能在建筑物底部安全地布置埋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土壤源热泵,该土壤源热泵系统包括:空调末端;埋管部,埋管部包括预制埋设在桩基内的第一换热管和埋设在桩基间的第二换热管;水平集合管,水平集合管连接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地源热泵主机,地源热泵主机连接在水平集合管与空调末端之间。
进一步地,土壤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地源侧循环泵和空调侧循环泵,地源侧循环泵设置在水平集合管上,且位于埋管部与地源热泵主机之间,空调侧循环泵设置在水平集合管上,且位于地源热泵主机与空调末端之间。
进一步地,土壤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监测桩基沉降量的沉降监测部,沉降监测部包括:液体静力水准器,液体静力水准器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地分布在各监测点,连通管连接各液体静力水准器,使任意两个液体静力水准器之间连通;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数量与液体静力水准器的数量一致,且位移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液体静力水准器上,并监测液体静力水准器的液面移动;巡检仪,巡检仪与位移传感器连接,收集并处理位移传感器监测的液体静力水准器的液面移动,以确定桩基的沉降量。
进一步地,沉降监测部还包括:计算机监测中心,计算机监测中心与巡检仪连接,收集并处理巡检仪输送的信息,并计算出各监测点之间的相对沉降量;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与计算机监测中心连接,若计算机监测中心监测的各监测点之间的相对沉降量超过预警值,则无线传输模块发出报警信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该土壤源热泵系统包括空调末端、埋管部、水平集合管和地源热泵主机,埋管部包括埋设在桩基内的第一换热管和埋设在桩基间的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能够有效利用桩基内空间,第二换热管能够有效利用桩基间空间,提高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率,解决了原有埋管方式占地大的问题。水平集合管连接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地源热泵主机连接在水平集合管与空调末端之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沉降监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土壤;2、桩基;3、第一换热管;4、第二换热管;5、地源侧循环泵;6、地源热泵主机;7、空调侧循环泵;8、空调末端;9、空调用户;11、水平集合管;12、位移传感器;13、液体静力水准器;14、连通管;15、巡检仪;16、计算机监测中心;17、无线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57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翼型鞍形支座锻压模具
- 下一篇: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锻造脱模剂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