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湿喷机喷头与分流器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4038.6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1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华;陈海锋;翟飞飞;郭得福;师传志;李春辉;张万营;赵纪平;魏征;李锐;彭代强;朱琴生;杜乾;周生喜;王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E02D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湿喷机 喷头 分流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喷射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湿喷机中喷头与分流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混凝土湿喷机的喷头1与分流器2安装时,首先由喷头1与连接体3螺纹连接,再由连接体3通过抱箍4与分流器2连接。由于喷头1的材质为合成塑料,而连接体3是钢制材料,两者螺纹连接不够牢固,且喷头1的前端口径仅为41mm,致使喷头1经常出现脱落,影响施工生产的连续性,湿喷机的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拟提供一种湿喷机中喷头与分流器的安装结构,能有效防止喷头脱落。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湿喷机喷头与分流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喷头和分流器,所述喷头的尾部为安装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头安装段的外壁上前后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从而在第一环形凸台与第二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空腔,第一、第二环形凸台内各设置有一道环形凹槽,且每道环形凹槽内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分流器套装在喷头的安装段上,分流器的内径与第一、第二环形凸台的外径相等,分流器的前端越过第一环形凸台,并在该越过部分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环向凸台,以防止喷头相对分流器向前移动;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后侧壁为倾斜面,使空腔的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在倾斜面上开有垂直于倾斜面并呈圆周均布的倾斜孔,所述喷头侧壁上还设置有正对空腔并呈圆周均布的第一径向孔,所述倾斜孔和第一径向孔分别将空腔与喷头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正对空腔并呈圆周均布的第二径向孔,且第二径向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径向孔、倾斜孔的直径。
所述倾斜孔共16个,第一径向孔共四个,倾斜孔和第一径向孔的直径为4mm;第二径向孔共两个,第二径向孔的直径为32mm。通过优化倾斜孔、第一径向孔、第二径向孔的数量和尺寸,进一步确保速凝剂与风混合的充分均匀。
进一步,所述喷头的口径L为55mm。通过增大原喷头口径,进一步防止喷头因内压过大而出现脱落。
为便于分流器安装,在所述分流器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第四环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喷头尾部外壁上增设第一、第二环形凸台,从而形成空腔,并在喷头侧壁上增设一排第一径向孔和一排倾斜孔,使速凝剂和风经分流器的第二径向孔进入空腔,在空腔中充分混合后,再分别由第一径向孔、倾斜孔进入喷头内与喷头内腔与喷浆料充分混合。在空腔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密封圈,保证空腔内的混合粉气不会泄露。在分流器的前端设置第三环向凸台,以防止喷头相对分流器向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安装,避免喷头出现脱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高压风把速凝剂充分均匀的压入混凝土,这样混泥土在喷头底部就可以与速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施工质量,避免喷射后的混凝土出现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湿喷机喷头与分流器的安装结构,主要由喷头1、分流器2和密封圈5三部分组成。
喷头1的尾部为安装段,用于与分流器2相连,喷头1的前端为喷射口。在喷头1安装段的外壁上前后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1a和第二环形凸台1b,从而在第一环形凸台1a与第二环形凸台1b之间形成空腔A。第一环形凸台1a和第二环形凸台1b内各设置有一道环形凹槽,且每道环形凹槽内均设置有密封圈5用于密封空腔A。
第一环形凸台1a与第二环形凸台1b的外径相等,分流器2套装在喷头1的安装段上,分流器2的内径与第一、第二环形凸台1a、1b的外径相等,分流器2的前端越过第一环形凸台1a,并在该越过部分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环向凸台2a,以防止喷头1相对分流器2向前移动。
第一环形凸台1a的后侧壁为倾斜面,使空腔A的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在倾斜面上开有垂直于倾斜面并呈圆周均布的倾斜孔1c,喷头1侧壁上还设置有正对空腔A并呈圆周均布的第一径向孔1d,倾斜孔1c和第一径向孔1d分别将空腔A与喷头1内腔连通。
分流器2的侧壁上设置有正对空腔A并呈圆周均布的第二径向孔2b,且第二径向孔2b的直径大于第一径向孔1d、倾斜孔1c的直径。
最好是,倾斜孔1c共16个,第一径向孔1d共四个,倾斜孔1c和第一径向孔1d的直径为4mm;第二径向孔2b共两个,第二径向孔2b的直径为32mm。喷头1的口径L为55mm。分流器2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第四环形凸台2c。倾斜孔1c、第一径向孔1d、第二径向孔2b的数量和直径,喷头1的口径L均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4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腺超声扫描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儿童体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