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网式太阳能测试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3911.X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文;唐柏生;姜绪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光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网式 太阳能 测试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测试组件,特别是一种离网式太阳能测试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发电量是太阳能电站的最重要的指标。有的是在逆变器上直接提取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这种方法可在太阳能电池并网的同时监控发电量,其缺点是发电量受逆变器、电网负载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分析出不同组件的最大发电能力,提高组件的发电能力。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一个快速扫描IV曲线的测试仪在不同的组件间循环扫描,通过IV曲线的全程扫描得到Pmax,认为在整个循环周期内,Pmax处于稳定的状态,通过Pmax计算发电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辐照度和温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组件的Pmax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这种认为整个扫描过程中假定Pmax不变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功率偏差。
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每块组件连接一个电子负载的方法,电子负载在最大功率点变化,这样既可规避了逆变器、电网等因素对组件发电量的影响,又能时刻跟踪组件的最大功率,对准确评价组件的最大发电能力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评价大功率的电池串系统来说成本较高,并且由于直接与电子负载构成回路,电子负载变化过程中可能引起回路短路而烧毁组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离网式太阳能测试组件测试不准确,功率偏差大,成本高,易导致回路瘫痪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离网式太阳能测试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定值负载和电子负载,所述太阳能电池、定值负载和电子负载串联形成回路;电子负载外接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器和记录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电子负载与控制系统之间通过通讯线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至少两片太阳能电池片。
工作原理:控制系统主要负责电压、电流采集,电压是定值负载和电子负载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是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反馈控制电子负载的变化,通过记录装置把每次的数据均记录下来,控制器对记录下的数据进行整理,选出最大值,并控制电子负载阻值变化到功率最大值对应的阻值,光照变化过程中,电子负载对应功率变化,控制器和记录装置继续重复以上动作,使得电子负载始终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工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剔除了逆变器、电网中用电器件等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直接将太阳能电池与直流负载相连,能更加准确的评价组件的最大发电量,将定值负载和电子负载相结合的方式组合成直流负载,定值负载可消耗太阳能电池的大部分电力,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电子负载可在最大工作点做小范围调整,消耗太阳能电池电力。控制系统通过得到太阳能电池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得到发电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离网式太阳能测试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1、定值负载2和电子负载3,所述太阳能电池1、定值负载2和电子负载3串联形成回路;电子负载3外接控制系统4,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和记录装置(未图示)。所述电子负载3与控制系统4之间通过通讯线5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1包括三十片太阳能电池片6。
控制系统4主要负责电压、电流采集,电压是定值负载2和电子负载3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是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反馈控制电子负载3的变化,通过记录装置把每次的数据均记录下来,控制器对记录下的数据进行整理,选出最大值,并控制电子负载阻值变化到功率最大值对应的阻值,光照变化过程中,电子负载3对应功率变化,控制器和记录装置继续重复以上动作,使得电子负载3始终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工作,此处所述最大功率为电子负载3和定值负载2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光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3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