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9912.7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3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器主要用于对胸腔、腹腔患者手术时将废液吸出体外,传统的负压引流器,由三通管、引流管和负压引流容器构成,在手术中需要用手术刀将引流管穿过皮下组织来引流伤口腔隙废血和分泌物,这样术后伤口可能会感染。
现有的负压引流器,通过针头将废液经引流管引至负压引流容器中,这种方式的引流方法由于仅从针头引出,引流过程长,不利于穿刺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引至负压引流容器中的废液非常容易回流,给穿刺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容易回流、容易感染、引流速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包括:
负压引流器本体,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盖、下盖之间的瓶体;
复数个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瓶体内部,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固定部抵接固定于所述上盖和下盖,所述弹性结构的横截面直径自上盖至下盖沿竖直方向逐渐增大;
排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并与所述瓶体贯通的排液口和与所述排液口配合的塞盖,以及;
引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且与所述瓶体贯通的进液口、一导管、和一引流管,所述进液口内设有一防止液体从瓶体流向导管的止回膜,所述导管上设置有一罗伯特夹,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液口,其另一端通过一接头与所述引流管相连,所述引流管管体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其一端端部设置有一穿刺部。
优选的,所述接头为Y型接头,包括两个分别连接所述导管和引流管的连接接头和一个取样接头。
优选的,所述穿刺部包括穿刺针或穿刺刀。
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压缩弹簧或环状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X显影线。
优选的,所述穿刺部设有一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下盖设置有一裙边,所述裙边上设置有一床头夹。
优选的,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塞盖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通过设置有穿刺部和通孔的引流管,避免手术刀穿刺的感染危险的同时,加快了引流速度,同时,在进液口设置有止回膜,防止废液回流,大大提高了引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100,包括负压引流器本体1、复数个弹性结构2、排液装置3和引流装置4,具体如下:
负压引流器本体1,包括一上盖11、一下盖12以及设置于上盖11、下盖12之间的瓶体13,上盖11和下盖12分别对瓶体13的顶部和底部起到密封作用。优选的,上盖11、下盖12和瓶体13均采用符合GB15593-1995中规定的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制成。下盖12设置有一裙边121,该裙边121上设置有一床头夹122,床头夹122能承受额定容量荷重,并且不断裂,使用时,床头夹122夹住任意物体,使负压引流器本体1垂直悬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9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老化蓬盖材料膜结构
- 下一篇:贴窗机的贴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