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联立式真空油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6576.0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7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金辉;袁起;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21B5/08 | 分类号: | A21B5/0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16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立 真空 油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油炸机,具体是一种多联立式真空油炸机,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油炸机是可以在真空条件下对原料定温、定时、快速油炸脱水及脱油的食品加工设备,在真空下连续性完成,产品含油量低,产品处于负压状态,在这种相对缺氧的条件下进行食品加工,可以减轻甚至避免脂肪酸败、酶促褐变等氧化作用所带来的危害,可加工果蔬、肉、禽及水产品等类食品。
目前,生产应用中的真空油炸设备多为单机,即一个油炸锅配置一套真空、加热、过滤、储油系统,或集这些系统于一体,结构庞杂,设备利用率较低,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也有关于双联或多联油炸机的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29179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循环真空油炸机》、申请号为20112004455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三室真空低温油炸机结构》等,这些现有的双联或多联油炸机的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
1.在结构上虽有连接有两个油炸罐(或室),但在工作上(油炸时),另一个油炸罐仅仅作储油罐用,两个罐交替工作、不能同时工作,效率依然不高;
2.真空管直接连接油炸室,这要求油炸室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以缓冲油炸时食用油剧烈沸腾时的体积膨胀,否则食用油将被真空管抽走,造成食用油浪费,油炸室的体积要增加2倍以上,这样即造成设备臃肿庞大、不紧凑;
3.没有过滤装置,且物料碎渣不能够及时清除,影响食用油品质;
4.食用油静置加热,非循环加热,容易造成温度不均匀,进而造成油炸品质不匀;食用油容易局部过热,发生焦糊,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同时,食用油也容易变色变质、加速氧化,缩短使用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联立式真空油炸机,结构紧凑,能够延长食用油使用周期,能够实现高效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多联立式真空油炸机包括油炸锅和油罐;
所述的油炸锅至少设置为两件,包括锅体、锅盖、脱油电机和料篮,锅体是桶状结构,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与其固定连接的、经过其中轴线的轴承支架,
锅盖通过连接螺栓与锅体连接,连接处设有密封,锅盖上设有油锅进气阀,
脱油电机设置在锅体底部中心位置,通过安装座安装在锅体底板外部,其电机轴伸入锅体内,
料篮是具有网眼的桶状结构,设置于锅体内部,料篮中轴线位置设有与料篮底板固定连接的轴杆,轴杆顶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支架上,底端与脱油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油罐是腔型结构,其中的滤网将其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两部分,上腔体顶部设有真空接口,真空接口与真空系统相连,上腔体上设有油罐进气阀和取渣门,取渣门与油罐之间设有密封,
下腔体内部设有加热装置,下腔体底部设有截止阀;
油罐与每个油炸锅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油炸锅的上部、超过料篮的安装高度的位置通过上输油管与油罐的上腔体连通,上输油管上设有上三通阀,
油炸锅的下部通过下输油管与油罐的下腔体底部连通,下输油管上自油炸锅至油罐的方向上依次设有下三通阀、油泵和底三通阀,
油炸锅的底部通过底输油管与底三通阀连接,
上三通阀通过输油管与下三通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上三通阀、下三通阀和底三通阀均采用电磁三通阀,油锅进气阀和油罐进气阀均采用电磁气阀,还包括电控装置和设置在油炸锅、油罐内的温度传感器,电控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真空系统控制回路、食用油加热回路、油炸控制回路和脱油控制回路等,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真空系统、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脱油电机、上三通阀、下三通阀、底三通阀、油锅进气阀和油罐进气阀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滤网是至少两层结构,顶层为粗滤网层,底层为细滤网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锅盖一端铰接连接于油罐的油罐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锅体上设置油锅观察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上腔体上设置单独的油罐观察窗,或者所述的取渣门采用透明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下腔体底部设置成斜面结构、锥形结构或球形结构,所述的截止阀及放油口设置于下腔体底部的最低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热装置采用蒸汽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未经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6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