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9818.3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6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亮;曹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鹿山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26 | 分类号: | B26D7/26;B26D7/27;B65H35/06;B65H2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薄膜时,塑料粒子先经挤出机熔融,再通过一定缝隙的模具挤出形成薄膜,然后经迅速冷却固化,经牵引至切割装置,调整刀具位置分切成不同宽幅的薄膜,最后由收卷机构将成型的薄膜收卷包装。调整刀具位置时,需两人配合进行测量,效率较低且不精确,过程中需反复修正;刀具安装于薄膜上方,采用由上向下切割模式,在切割过程中,刀具轴承易掉油污,刀片与刀架长时间摩擦易产生杂质、黑点。且薄膜在牵引过程中与各辊摩擦易产生静电,对杂质、黑点有较强的吸咐作用。从而导致薄膜表面频繁受污染,对产品质量构成较大安全隐患,造成较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了一种薄膜切割装置,防止刀具内部油污或杂质垂直下落,掉落至薄膜表面污染薄膜,影响产品质量,且能消除薄膜表面静电对杂质、黑点的吸咐作用,杜绝了刀具对薄膜的污染,并减少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膜切割装置,包括机架、平行安装于机架两侧顶部的两个张力辊,两个张力辊为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其特征在于:
1)在机架上位于两个张力辊之间的位置设有一个切刀辊,所述切刀辊与两个张力辊相互平行;
2)在机架上位于切刀辊的正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刀具支架座,在刀具支架座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切割刀具,所述切割刀具包括安装于刀具支架座上的刀架、安装于刀架内的刀片及驱动机构;所述刀架可沿刀具支架座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固定;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刀片由下向上运动;
3)在机架上位于第一张力辊与切刀辊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静电消除棒和第二静电消除棒;其中,第一静电消除棒设置在沿竖直方向高于切刀辊的位置,用于消除薄膜上表面的静电吸咐作用;第二静电消除棒设置在沿竖直方向低于切刀辊的位置,用于消除薄膜下表面的静电吸咐作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机架上位于切刀辊与第二张力辊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三静电消除棒和第四静电消除棒;其中,第三静电消除棒设置在沿竖直方向高于切刀辊的位置,用于消除薄膜上表面的静电吸咐作用;第四静电消除棒设置在沿竖直方向低于切刀辊的位置,用于消除薄膜下表面的静电吸咐作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刀具支架座上设有刻度。依据刀具支架座上的刻度,能够快速准确的调整刀架位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驱动机构或气压缸驱动机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机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门形支架和连接两个门形支架的两根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薄膜经牵引至切割装置,薄膜的一端首先穿过第一张力辊的上表面,然后穿过切刀辊的下表面,再从第二张力辊的上表面穿出,最后将薄膜张紧。切割前通过第一静电消除棒、第二静电消除棒消除薄膜上、下表面静电吸咐作用,依据刀具支架座上的刻度,快速准确的调整刀架位置,开启安装于薄膜下方的切割刀具,使得刀片由下向上运动至切刀辊,对薄膜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再次通过第三静电消除棒、第四静电消除棒消除薄膜上、下表面静电吸咐作用,即完成切割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刀具内部油污或杂质垂直下落,掉落至薄膜表面污染薄膜,影响产品质量,且能消除薄膜表面静电对杂质、黑点的吸咐作用,杜绝了刀具对薄膜的污染,并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1、第一张力辊;22、第二张力辊;3、切刀辊;4、刀具支架座;51、刀架;52、刀片;6、第一静电消除棒;7、第二静电消除棒部;8、第三静电消除棒;9、第四静电消除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薄膜切割装置,包括机架1、平行安装于机架1两侧顶部的两个张力辊,两个张力辊为第一张力辊21和第二张力辊22;
在机架1上位于两个张力辊之间的位置设有一个切刀辊3,所述切刀辊3与两个张力辊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鹿山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鹿山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9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