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6419.1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0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臻颖;余伟健;胡景文;严兆滔;汤少斌;谢清光;何毅;顾斯远;何健;蔡杰;胡小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51004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溶洞 地质 钢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属于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程桩基础一般采用旋挖灌注桩,在遇到有软地基的地质如土或溶洞时,由于工程桩穿过软地基,因此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会部分或者全部流向软地基,导致成桩质量差,甚至无法成桩。目前采用的做法是,先确定软地基的位置,一边打孔,一边接4mm的钢护筒,并将其振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以利于隔断软地基内流塑填充物或水的活动,然后往钢护筒内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抽离钢护筒,在混凝土达到初凝时拔出钢护筒,最终成桩,这种做法的缺点是:1、抽离钢护筒的时间难以把握,若抽早了,无法成桩,若抽晚了钢护筒就被混凝土粘住,抽不出来了,对施工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成桩质量难以保证;2、若一个工程桩位置遇到两个或者多个软地基,传统做法只能设置多个钢护筒,施工难度繁琐而且成桩质量更加难以保证;3、采用钢护筒需要另外投入机械,抽送钢护筒,人机配合施工,施工成本高,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其能有效阻挡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外漏,并且可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外流,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保证成桩质量,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包括钢筋笼、钢板网和尼龙网袋,所述钢筋笼包括外壁和底部,所述外壁包括接触区,所述接触区位于所述外壁的中部,所述钢板网包裹在所述钢筋笼的外壁,所述钢板网外绑扎至少一圈铁丝,所述尼龙网袋套设在所述钢板网外并将所述钢板网以及所述钢筋笼的底部包覆。
所述钢板网覆盖所述接触区并在所述接触区的轴向两端各留有1500—2500mm的余量。
所述尼龙网袋覆盖所述接触区并在所述接触区靠近所述尼龙网袋开口处留有1500—2500mm的余量。
所述钢板网包括若干网眼,所述网眼大小为介于1×1cm-3×3cm之间。
所述外壁包括至少一根钢筋加劲箍、至少一根纵向钢筋以及螺旋箍,所述钢筋加劲箍、纵向钢筋和螺旋箍从内到外依次设置,钢筋加劲箍为环状,并沿其轴向间距排列,纵向钢筋沿钢筋加劲箍的径向方向间距排列设置并搭接在所述钢筋加劲箍上,螺旋箍呈螺旋状焊接在所述纵向钢筋上。
所述底部包括至少一根底部钢筋,所述底部钢筋呈网格状交错焊接在所述外壁上。
所述底部钢筋焊接在纵向钢筋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使用时直接放置在钻成的孔内,然后将混凝土浇注在钢筋笼里,钢板网能有效阻挡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外漏,而尼龙网袋可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外流,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保证成桩质量,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溶洞地质成桩的钢筋笼包括钢筋笼1、钢板网2和尼龙网袋3,钢筋笼1包括外壁和底部14,外壁包括接触区4,接触区4位于所述外壁的中部,接触区4是钢筋笼1的外壁与软地基相接触的区域,钢板网2包裹在钢筋笼1的外壁,钢板网2外绑扎至少一圈铁丝,用于将钢板网固定,尼龙网袋3套设在钢板网2外并将钢板网2和钢筋笼1的底部14包覆。
钢筋笼1包括圆环体状外壁和底部14,圆环体状外壁包括至少一根纵向钢筋11、至少一根钢筋加劲箍12和螺旋箍13,钢筋加劲箍12、纵向钢筋11和螺旋箍13从内到外依次设置,钢筋加劲箍12为环状,并沿其轴向间距排列,纵向钢筋11沿钢筋加劲箍12的径向间距排列设置并搭接在钢筋加劲箍12上,螺旋箍13呈螺旋状焊接在纵向钢筋11上。底部14包括至少一根底部钢筋,所述底部钢筋呈网格状交错焊接在纵向钢筋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6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移四杆铰链客车舱门开启机构
- 下一篇:一种推土机的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