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换气按摩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4672.3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邓日升;卢博斌;林珍康;梁康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日升;卢博斌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A43B7/08;A43B2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月光 |
地址: | 52439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换气 按摩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换气按摩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鞋子,每天出门的必需品,鞋子舒适的程度直接影响人们一天的劳累程度,甚至影响人们的心情。
目前的鞋底,一般都是由橡胶或改性塑料通过发泡制作,其制作出来是实心的或者密闭气垫,这样的鞋底不但在制作的时候浪费材料,生产成本高,而且穿起来的舒适程度也欠佳。此外,人们行走时,常常会出汗,进一步影响舒适性。为了解决脚出汗、保持鞋内干燥的问题,一种能保持鞋内干燥、穿着舒适、生产成本低的鞋子有待进一步研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内循环换气按摩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内循环换气按摩鞋底,包括鞋底板和鞋跟,所述鞋跟与鞋底板形成一气囊;所述鞋底板的前撑部内凹,形成前气室;所述鞋底板内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通气囊与鞋底板前气室;所述鞋跟内设有两道弧形墙,将气囊分隔为三个气室。
优选地,所述弧形墙与鞋跟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密闭气室,两道弧形墙与鞋跟前后侧形成一个与所述导气管连通的后气室。
优选地,所述弧形墙的厚度为3~6 mm。
优选地,所述前气室内均匀布有凸起。
更优选地,所述凸起为斜槽内底,可以用于支撑人体,缓冲地面的反弹冲击力,起缓冲、保护脚底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斜槽内底的倾斜角度为向鞋底板的鞋尖方向倾斜50~70°。
最优选地,所述斜槽内底的倾斜角度为向鞋底板的鞋尖方向倾斜60°。
优选地,所述鞋底板与鞋跟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踩踏,挤压气囊,使鞋跟部后气室的气体沿着导气管进入鞋底板前撑部的前气室,再透过鞋底往鞋内出气,进行通风、排汗,达到保持鞋内干燥的作用;当抬起脚时,气囊恢复形变,使外部新鲜空气通过鞋内、鞋底、前气室和导气管进入后气室,如此循环不断更换鞋内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循环换气按摩鞋底,通过气囊、导气管和前气室不停完成鞋内气体循环流动,起到通风、排汗,保持鞋内干燥的作用。此外、鞋跟与鞋底板形成的气囊、弧形墙及前撑部斜槽内底可以缓冲地面对脚部的反弹冲击力,减少脚部对地面的压力,起到缓冲、保护脚底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型图;
其中1为鞋底板、2为鞋跟、3为前撑部、4为导气管、5为弧形墙、6为后气室,7为斜槽内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内循环换气按摩鞋底,包括鞋底板1和鞋跟2,所述鞋跟2与鞋底板1形成一气囊;所述鞋底板的前撑部3内凹,形成前气室;所述鞋底板1内设有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连通气囊与鞋底板1的前气室;所述鞋跟2内设有两道弧形墙5,将气囊分隔为三个气室。所述弧形墙5与鞋跟2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密闭气室,两道弧形墙5与鞋跟2前后侧形成一个与所述导气管连通的后气室6。所述弧形墙5的厚度为4 mm,所述鞋底板与鞋跟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前气室内均匀布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斜槽内底7,所述斜槽内底7的倾斜角度为向鞋底板的鞋尖方向倾斜60°。
实际工业生产制造时,按照图1和图2制造鞋底模具,再制造出橡胶鞋底,然后开孔并装上导气管,用盖板密封鞋跟处空腔,使得空腔内三个气室密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日升;卢博斌,未经邓日升;卢博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4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