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形螺母冷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3326.3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4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狄志朋;任新锋;路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J13/02;B21C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螺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形螺母冷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非常普及,汽车座椅是汽车的主要部分之一,异形螺母是汽车座椅中的重要组成部件。请参考图1和图2,该异形螺母6包括带有六角法兰62的头部和杆部63,所述异形螺母6内部设有三段台阶孔,所述三段台阶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带有倒角61的上部内孔64、带有内螺纹的中间内孔65和底部内孔66,所述上部内孔64的长度大于所述底部内孔66的长度,二者直径相同。
现有技术中制备该异形螺母6的工艺是采用高碳钢或合金钢材料,采用冷镦普通五模五冲工艺成型六角法兰以及底部内孔66,然后采用机加工制备上部内孔64,再采用攻牙机钻孔形成带有内螺纹的中间内孔65,然后进行热处理,电镀。
现有工艺的缺点:1.原材料采用高碳钢或合金钢,成本高,还要有热处理工艺;2.采用机加工工艺,金属流线组织有切断,异形螺母6的强度低,无法保证异形螺母6的保载性能;3.由于采用机加工工艺,有废屑产生,原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异形螺母的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螺母冷镦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形螺母冷镦装置,包括送料机构、切断机构、传送机构以及五个模具,其中,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切断机构的位置对应;所述传送机构在所述送料机构以及五个模具之间移动送料;所述五个模具包括:用于成型底部内孔及预成型上部内孔的第一模具;用于反挤压成型上部内孔的第二模具;用于成型杆部的第三模具;用于成型六角部位并预成型中间内孔的第四模具;用于精镦成型法兰部位和上部内孔的倒角以及成型中间内孔的第五模具;所述五个模具依次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五个模具均包括主模和冲模,所述主模和所述冲模对应设置,所述主模包括主模壳、第一主模垫块、主模顶针以及主模仁,其中,所述主模仁中设有主模腔;所述第一主模垫块和所述主模仁连接后固定在所述主模壳中,所述主模顶针贯穿所述主模仁至所述主模腔;所述冲模包括冲模壳、冲模垫块以及冲模顶针,所述冲模垫块安装在所述冲模壳内,并与所述冲模顶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模具以及所述第四模具的第一主模垫块的下方均设有第二主模垫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具的主模顶针下方连接有主模顶棒;所述第一模具的冲模顶针上方连接有冲模顶棒。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模具、所述第四模具的主模设有主模推管顶针,所述主模推管顶针与所述主模顶针平行设置;所述主模顶针外部均设有主模顶针套管,所述主模推管顶针与所述主模顶针套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模具、所述第四模具以及所述第五模具的冲模中设有冲模推管顶针,所述冲模推管顶针与所述冲模顶针平行,所述冲模顶针外部均设有冲模顶针套管,所述冲模推管顶针与所述冲模顶针套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结构为夹子。
作为优选,所述五个模具安装于压造力为130~150吨的冷镦机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异形螺母冷镦装置,通过五个模具依次对工位料进行冷镦处理,无需采用机加工工艺,避免了工位料的金属流线组织切断,提高了异形螺母的强度,保证了异形螺母的保载性能;产生的废屑大大减少,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异形螺母冷镦装置设有送料机构、切断机构和传送机构,工位料冷镦过程中自动移动,模具冷镦成型速度快,并且不需要采用机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异形螺母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异形螺母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异形螺母冷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模具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具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示:6、异形螺母,61、倒角,62、六角法兰,63、杆部,64、上部内孔,65、中间内孔,66、底部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33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