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场自助登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4800.6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0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林香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香山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场 自助 登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场自助登机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作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其虽满足了人们快速飞达目的地的需求,但在飞机起飞前,人们经常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提前值机、过检验票、候机等,究其原因,还是现有的航空系统在登机方面存在不足:由于机场检票人员一次只能为一名旅客检票,且检票时是通过射频扫描仪器扫描登机牌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来识别的,经常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登机牌折叠、条形码污染等而造成射频扫描仪器无法识别,因而会大大拖慢整体检票速度速度,进而拖慢登机速度。
此外,在飞机安全性和日常管理方面,现有的航空系统仍存在改善空间:1、现有人工检票经常出现失误,比如漏刷登机牌而让非该航班旅客乘机,或导致登机人数出现误差等。2、人力资源需求大:目前机场登机口使用的都是离岗登机系统,通过人工检票的方式登机,同时必须有一名以上的监护人员查验旅客时候通过安检通道。一个航班至少需要3-4个工作人员来维护,如果是远机位至少要5-7个工作人员,对人力资源需求很高。3、目前登机系统无法准确计量旅客重量,造成所有航班都存在载重隐载的问题。4、由于无法得知旅客及其行李的真实重量,因而无法真正准确估计飞机加油量,可能因为实际重量比预估值大造成加油量不足,因而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可能为了保证航班飞行安全而多加了大量安全油量,可能又造成了燃油的浪费,不利于节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方便乘客快速登机,并可保证航空飞机平衡载重,从而可提升航空安全性的机场自助登机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场自助登机系统,其包括乘客身份识别系统、离港数据系统及航班配载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载重检测系统,该载重检测系统包括若干分布于安全检查通道的电子称重仪器,其用于获取登机乘客的体重信息及其携带的行李重量信息,所述电子称重仪器分别与所述航班配载平衡系统通信连接,该电子称重仪器实时将其获取的重量信息传达至航班配载平衡系统,从而为航空飞机的配载平衡提供数据支持。
所述乘客身份识别系统包括可自动读取和识别登机牌的登机牌识别器、自动读取和识别乘客身份证的身份证识别器、自动读取和检测乘客指纹的指纹识别器、自动匹配识别乘客脸部特征的脸部识别器,所述识别器分别与所述离港数据系统连接。
该登机系统还包括广播系统,该广播系统与所述离港数据系统连接,其用于自动播报在规定时间内还未登机的乘客信息。
该系统还包括可摄录乘客登机全程画面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设于登机口处和/或安全检查通道内。
在所述安全检查通道内布设有监控及录制安检状况的摄像装置。
在机场候车室和/或航空飞机上设有可供乘客实时查询航班信息、天气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载重检测系统,利用载重检测系统实时获取登机乘客的体重及其携带行李的重量信息,并将获取到的重量信息实时发送至航班配载平衡系统,从而可为航班配载平衡系统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数据支持,为达到更精确的平衡载重目的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可保障航空飞行安全。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种自动检测乘客身份的识别器,从而可大大减少人工操作,节约人力,并提升查验效率。相比于现有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优化了机场登机口检票效率,可大大加快登机速度;
2、降低人工验票的误差几率,提高民航运行安全性;
3、可节省大量人力资源;
4、杜绝飞机隐载,实现飞机载量的精确配载,极大提高飞机加油量的精确度,和飞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场自助登机系统,其包括乘客身份识别系统1、离港数据系统2、航班配载平衡系统3、载重检测系统4和广播系统5。
所述离港数据系统2和航班配载平衡系统3为公知系统。所述离港数据系统2主要是向航空订票系统申请而得到乘客名单,获取到所有乘客所乘座的航班、航程、座位信息,其为整个航空系统的数据管理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香山;,未经林香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4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辨伪终端及移动电子装置
- 下一篇:定向运动用计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