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器溢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3833.9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8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岩;梁昌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新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2 | 分类号: | B0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4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器 溢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器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流器溢流管。
背景技术
旋流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一定密度差的液-液、液-固、液-气等两相或多相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将混合液以一定的压力切向进入旋流器,在圆柱腔内产生高速旋转流场。混合物中密度大的组分在旋流场的作用下同时沿轴向向下运动,沿径向向外运动,在到达锥体段沿器壁向下运动,并由底流口排出,这样就形成了外旋涡流场;密度小的组分向中心轴线方向运动,并在轴线中心形成一向上运动的内涡旋,然后由溢流口排出,这样就达到了两相分离的目的。因此,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旋流器溢流管与上筒体的安装方式,传统旋流器的溢流管将筒体内切割管部分与筒体外出料管的出煤口合为一体,采用耐磨合金铸造而成,如中国专利200910083986.2中公开了一种旋流器,此专利中公开的图1、图4即为传统的一体式旋流器结构。在旋流器上筒体顶部采用了支架、丝杆、手动调节轮等部件,对溢流管在筒体内的深入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改变分选效果的目的。单从实际实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选煤厂在旋流器安装使用周期内,从未进行过调节,这是因为选煤厂在建成投产后,煤质、洗选工艺、设备等生产条件和方式已经稳定,对旋流器的分选工艺要求已经保持不变,这时,旋流器溢流管的调节已经成为摆设,费时费力费材料,所以加工出的调节机构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且为了达到调节的目的,溢流管与上筒体之间必须保持滑动配合方式,这对高压力工作状态下的旋流器的密封性要求极高,增加了旋流器密封性加工工艺的难度,增加了成本和使用风险,同时又为了保证调节长度范围,不得不将溢流管的长度进行预留行的增加,从而加大了耐磨合金切割管的用量,增加了成本,且由于调节机构长时间不使用,密封用油绳掺杂煤泥等杂物堵塞、锈蚀,导致滑动配合间隙堵塞、锈蚀,导致旋流器在后期拆卸和维修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段可拆卸式旋流器溢流管,简化结构、降低了加工复杂程度,提高密封效果且方便装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器溢流管,包括旋流器本体和出煤口,还包括筒体内切割管、支撑法兰套、密封面和筒体外出料管,所述筒体内切割管的一端插在旋流器本体顶部,筒体内切割管的另一端与筒体外出料管通过支撑法兰套连接,所述支撑法兰套上设有密封面,出煤口垂直设置于筒体外出料管上。
所述支撑法兰套包括支撑法兰套一和支撑法兰套二,密封面固定在支撑法兰套一与支撑法兰套二之间,所述支撑法兰套一与支撑法兰套二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筒体外出料管和出煤口内壁贴有AL2O3刚玉陶瓷片。
所述支撑法兰套一与筒体内切割管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支撑法兰套二与筒体外出料管接触面也设有密封圈。
所述出煤口是可拆卸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器溢流管简化了传统旋流器的构造,降低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易损部件的易换性,提高了密封效果的同时,杜绝传统密封工艺带来的维修拆卸难的问题。溢流管分为相对独立的筒体内切割管和筒体外出料管两部分,筒体外出料管采用钢加工,内贴AL2O3刚玉陶瓷片,由于方便拆卸,出料口为可拆卸的反复回收使用节约材料。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手轮调节装置,由于传统手轮调节装置的固定架对整个溢流管具有支撑固定作用,舍弃以后在筒体中部加装支撑法兰套,将整体溢流管的固定方式通过法兰传递、固定至上筒体,保证溢流管的稳定。由于固定了溢流管的长度,滑动调节和密封方式被舍弃,通过支撑法兰套一与支撑法兰套二直接连接,将密封面置于两支撑法兰之间并用螺栓压紧,保证密封的可靠,同时,杜绝了密封面的淤塞、锈蚀情况,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管剖视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发大图;
图3为旋流器溢流管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筒体内切割管;2、支撑法兰套;21、支撑法兰套一;22、支撑法兰套二;3、螺栓;4、筒体外出料管;5、AL2O3刚玉陶瓷片;6、出煤口;7、密封面;8、旋流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新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北新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3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冲洗泵喷头
- 下一篇:一种沉降式离心机转鼓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