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3445.0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3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飞;徐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是将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所携带的多余热量经过二次交换,在外界强制气流的作用下将从高温零件所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装置。随着汽车行业涡轮增压、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新技术的发展,热负荷也越来越大,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包括散热器在内的冷却系统的研究也愈加重视,各种新型的散热器也不断涌现。.
现有比较常用的散热器一般采用装配式结构,该结构包括芯体和设置于芯体两侧的塑料水室,塑料水室和芯体配合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咬边,咬合处设置有密封垫,咬合后形成一个供冷却液流通的密封贯通体。但是,这种结构的散热器,由于需要保证咬边结构的强度,塑料水室的直径必须大于芯体的厚度,甚至需要设计至芯体厚度的3倍左右。因此,相对于有限的空间,由于散热器所占体积大,空气流通面积较小,散热效率较低。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一种体积小、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的低温散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传统散热器设计结构上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效果好的低温散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散热器,包括芯体和二快速接头,二所述快速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芯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散热带和二集管;多个所述扁管与多个所述散热带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集管包括一主片和一封盖;二所述集管分别设置于间隔设置的所述扁管与所述散热带的两端部;所述集管与所述扁管相贯通;所述封盖设置于所述主片与所述快速接头之间;所述芯体为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为多孔扁管,每一所述多孔扁管的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带上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所述散热带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芯体采用钎焊方式进行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芯体采用铝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低温散热器,由于芯体为焊接成型的一整体结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散热效率较高。
另外,由于采用间隔设置的多孔扁管和散热带结构,延长了流体的流程,增加了管内流体的有效散热面积。扁管内多孔的设置增加了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大了换热面积,提供了冷却效率。同时,设置于散热带上的翅片与散热带之间形成的空气通道,加速了多孔扁管周围热空气的流动速率,提高了散热效率。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铝材焊接而成,从而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散热器的重量,降低了整车的使用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扁管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扁管和散热带之间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温散热器,包括芯体2和两个快速接头1,两个快速接头1分别设置于芯体2的两侧。
芯体2包括多个扁管24、多个散热带23和两个集管,每一个集管包括一个主片和一个封盖21。扁管24与散热带23一一间隔设置,扁管24与散热带的数量和长度根据具体使用环境来确定。扁管24与散热带23的这种设置方式,延长了流体的路程,扩大了管内流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主片22分别设置于扁管24和散热带23的端部,集管与扁管24相贯通,流体通过集管流入扁管内。主片22与快速接头1之间设置有封盖21。
如图2所示,扁管24为多孔扁管,其内孔与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242,该加强筋结构的设置减小了扁管的热变形,设置提高了扁管的强度。
整个芯体2安装好以后,在钎焊炉进行焊接为一整体结构。
为了进一步增大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如图3所示,散热带23上还设置有多个翅片结构231。多个翅片231分别以一定的角度,以倾斜于散热带23的方式进行设置,形成类似百叶窗的结构。由于在散热带上设置有翅片,从而在翅片与散热带之间形成的空气通道,加速了多孔扁管周围热空气的流动速率,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3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的低压进水管
- 下一篇:柴油机启动预润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