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静电聚氯乙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1141.0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饶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桑德雍园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0 | 分类号: | H05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静电 聚氯乙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氯乙烯板,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防静电聚氯乙烯板。
背景技术
PVC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其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PVC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它添加剂。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 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然而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氯化烃接触的场合。
在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航空航天指挥中心,由于由于微电子器件中集成度越来越高刻线宽度越来越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防止静电放电造成的击穿而造成大量报废,日本的微电子产品报废损失中有70%是因静电放电造成的,更可怕的是有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出厂时已被部分伤击伤,但未完全断开,当装在航天器上则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即便是静电放电的干扰,也会造成失真、噪音、失控、乱码等危害。
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此现有的防静电手段多是在PVC或有机玻璃外表层镀上一层导电膜,使其表面能够导电降低绝缘性,从而降低其表面接触摩擦时产生的静电,从而达到防静电的目的。然而这种技术手段,因为其表面的导电层,处于最外层,极易受到化学腐蚀,且一般为了不影响光透性导电层都会镀的很薄,使用时间长之后,也会因摩擦而失去作用,造成防静电效果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防静电聚氯乙烯板,具有防静电效果好、耐刮耐腐蚀性能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静电聚氯乙烯板,由板体及板体内部平均分布的导体柱组成;所述导体柱的高度与板体的厚度相等,导体柱与板体表面垂直、并穿透板体。
所述板体依次由环氧树脂层、聚氯乙烯层及ITO(氧化铟锡)层组成。
优选的,所述导体柱的间距为35-55mm。
优选的,所述导体柱的为截面直径0.05-0.3mm的钴柱。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厚度为3mm,所述聚氯乙烯层的厚度为20mm,所述ITO(氧化铟锡)层的厚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层与聚氯乙烯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
所述导电胶层的厚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静电聚氯乙烯板,通过穿透板体的导体柱,在板体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导电点,当板体表面因为外界接触或者摩擦产生电荷,能够及时通过导体柱转移,并经ITO(氧化铟锡)层分散,避免了电荷在局部积压而形成静电,对设备仪器造成伤害。聚氯乙烯层外层设有环氧树脂层,极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外表层的强度及耐腐蚀性,导电胶层的设置,不仅使得聚氯乙烯层及环氧树脂层的粘结更加坚固,同时能够辅助ITO(氧化铟锡)层传导分散由导体柱传来的电荷,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能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极好的防静电效果,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最外层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环氧树脂层,部分裸露与外端的导体柱采用耐腐蚀不易氧化的钴柱,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耐刮耐腐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说明,一种新型防静电聚氯乙烯板,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由板体1及板体1内部平均分布的导体柱2组成;所述导体柱2的高度与板体1的厚度相等,导体柱2与板体1表面垂直、并穿透板体1;所述板体依次由环氧树脂层3、导电胶层4、聚氯乙烯层5及ITO(氧化铟锡)层6组成。
所述导体柱2的间距为35-55mm,所述导体柱2的为截面直径0.05-0.3mm的钴柱;所述环氧树脂层3的厚度为3mm,所述导电胶层4的厚度为3mm,所述聚氯乙烯层5的厚度为20mm,所述ITO(氧化铟锡)层6的厚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桑德雍园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桑德雍园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1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透过率防眩玻璃用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全彩发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