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料密封水封型内导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9662.2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5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涛;高树爱;王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旭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1/22 | 分类号: | B65G21/2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料 密封 水封 导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导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填料密封水封型内导轮装置。
背景技术
刮板捞渣机或刮板输送机通过链条及刮板输送灰渣,头尾部设有链轮,壳体内部设有内导轮装置。工作时灰渣落入槽体内的冷水中骤冷粒化,沉积到槽体底部,由驱动装置带动与两根链条横接在一起的刮板,沿槽体底部带动刮板将灰渣由壳体尾部受料处向头部卸料处移动。内导轮装置在槽体两侧压紧链条及刮板沿槽体底部移动,每个刮板运行到刮板捞渣机或刮板输送机头部拖动机构处进行翻转,把灰渣释放到落料口转运到下级输送机设备或料仓中。
目前国内刮板捞渣机或刮板输送机的内导轮装置多采用轴承内置式结构,也有一些厂家采用轴承外置式结构,但均无法保证长时间在捞渣机中运行,从锅炉长期稳定运行来看,其弊端更为明显,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结构内导轮:
1、传统结构的内导轮装置轴承的密封采取油封+O型圈(无水封),或油封+O型圈+水封(有水封)的结构。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密封圈磨损,灰水进入轴承腔,造成润滑失效、轴承损坏,导致内导轮不转,此时内导轮和链条由原来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导致内导轮损坏,加剧了链条及刮板铰叉的磨损,缩短了链条及刮板的使用寿命。
2、由于传统结构的内导轮装置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检修人员在日常巡检时无法判断壳体内灰水中的内导轮是否正常运转。
所以这种结构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二、外置导流式内导轮:
外置导流式内导轮轴、轮体同时转动,无法判断机壳内灰水中的内导轮是否正常运转问题,轴与灰水接触处采用格莱圈+防尘粘圈+油封。在格莱圈与油封之间的座体上设集水腔、导流孔等结构,由于轴承远离导轮,链条刮板受到大渣块冲击力时,链条刮板会把导轮拉紧,导轮受力大转动时造成导轮轴与密封盖处磨损,长时间转动磨损后,密封件及密封盖磨损后灰水进入轴承腔内,造成润滑失效、轴承损坏,当灰水进入密封件与轴之间后会增大密封件与导轮轴之间的摩擦力,一旦此摩擦力大于链条与内导轮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时,就会导致内导轮轴抱死,内导轮也随之停止转动,同样内导轮和链条会由原来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导致内导轮损坏,加剧了链条及刮板的磨损,缩短了链条及刮板的使用寿命。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内导轮装置因刮板捞渣机或刮板输送机的刮板及链条为连续运转机构,会导致油封或盘根处与连续运动的导轮轴无法实现灰水完全分离,长时间转动磨损后,密封件、导轮轴及密封盖磨损后灰水进入轴承腔内,造成润滑失效、轴承损坏,就会导致内导轮轴抱死,(内导轮也随之停止转动,同样内导轮和链条会由原来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加剧了导轮与链条及刮板的磨损,缩短了链条及刮板的使用寿命。长时间磨损后会引起链条及刮板脱离导轮而发生脱链事故,一旦刮板捞渣机或刮板输送机一侧链条脱离导轮,两侧链条及刮板会在受力不一样情况下把刮板拉弯,引起停机故障,检修会非常麻烦。增加了检修工作量,加大了备件的经济投入,造成机组降低负荷运行,影响锅炉长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填料密封水封型内导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填料密封水封型内导轮装置,包括导轮轴及通过轴承定位在所述导轮轴上的导轮体;所述导轮轴紧固在固定盖及连接法兰盖上,所述导轮体外侧设有闷盖、内侧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固定在导轮体上,并通过与连接法兰盖相连接的填料箱伸出所述连接法兰盖,所述密封套内设有组合密封件,所述导轮体与所述密封套及所述闷盖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填料箱间安装由填料压盖压紧的密封填料以及防止灰水进入所述填料箱内的孔环以及密封环,所述填料箱的内端面设有多槽式迷宫环密封,所述连接法兰盖与所述填料箱上设有水封进水管,与轴封水密封水腔相通。
所述轴承的一侧通过轴肩定位、另一侧通过螺母定位,所述轴承之间采用隔套定位。
所述填料箱外侧设有积水盒。
所述组合密封件采用骨架油封以及O型密封圈。
所述导轮轴用键、圆螺母紧固在所述固定盖及所述连接法兰盖上。
所述闷盖固定在所述导轮体上,与所述导轮体一起转动。
所述连接法兰盖与所述填料箱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旭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旭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9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