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圈拆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8184.3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2 | 分类号: | H01R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惠磊;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拆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配套工具,尤其是一种密封圈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地震勘探电缆水下连接器的装配操作依靠人工来完成,因此当水下连接器进行装配时往往需要熟练的维修人员对电缆水下连接器进行装配。目前,维修人员只能使用简单的日常工具,但日常工具达不到对海上地震勘探电缆水下连接器的各部件结构的完好装配和拆解,从而大大影响维修工作效率。
比如,连接器的密封圈拆卸操作;密封圈嵌入在连接器的侧边沟槽内,当需要更换密封圈时,因拆卸空间狭小,目前往往通过金属片进行慢慢拨动或者慢慢撬动,实现密封圈的拆卸操作;上述操作往往会直接损坏连接器的侧面,且操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圈拆卸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连接器侧面密封圈的快速拆卸操作,能够有效保护连接器表面不受损坏,能够有效提高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拆卸结构,包括钳子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拆卸部件,所述拆卸部件设置在所述钳子本体的钳口位置;
所述拆卸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弯折本体和第二弯折本体,所述第一弯折本体连接在所述钳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弯折本体连接在所述钳口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弯折本体与所述第二弯折本体之间形成的啮合区域用于存储密封圈;
所述啮合区域具有张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折本体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自由端分离;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折本体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自由端接触。
上述密封圈拆卸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啮合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环,所述第一开口环用于钩挂密封圈;
所述第一开口环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折本体的弯折部位,所述第一开口环的开口指向所述第一弯折本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开口环的开口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密封圈的厚度。
上述密封圈拆卸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开口环焊接在所述第一弯折本体的弯折区域。
上述密封圈拆卸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啮合区域还设置有第二开口环,所述第二开口环用于钩挂密封圈;
所述第二开口环连接在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弯折部位,所述第二开口环的开口指向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开口环的开口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密封圈的厚度。
上述密封圈拆卸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二开口环焊接在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弯折区域。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连接器侧面密封圈的快速拆卸操作;具体的,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密封圈的快速拆卸,能够有效避免因拆卸操作带来的连接器表面损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易于推广和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拆卸部件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拆卸结构,包括钳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拆卸部件2,所述拆卸部件2设置在所述钳子本体1的钳口位置;
所述拆卸部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弯折本体3和第二弯折本体,所述第一弯折本体3连接在所述钳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弯折本体连接在所述钳口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弯折本体3与所述第二弯折本体之间形成的啮合区域用于存储密封圈;
所述啮合区域具有张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折本体3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自由端分离;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折本体3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弯折本体的自由端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81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钉扣机
- 下一篇:一种储存军人健康数据芯片的软肩章